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疏散人员行为特征及应急疏散仿真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人员疏散行为特征的研究第11-12页
        1.2.2 人员应急疏散方法的研究第12-13页
    1.3 选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3-14页
    1.4 选题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本文技术路线图第15-16页
2 地铁站应急疏散特性分析第16-22页
    2.1 地铁事故隐患分析第16-17页
    2.2 地铁事故特性分析第17-19页
    2.3 人员疏散过程分析第19-22页
        2.3.1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T_(ASET)第20页
        2.3.2 必要安全疏散时间T_(RSET)第20-22页
3 地铁疏散中人员行为反应分析第22-44页
    3.1 问卷设计第22-23页
    3.2 问卷分析第23-30页
        3.2.1 人员基本特性第23-25页
        3.2.2 对地铁安全系统的熟悉程度第25-27页
        3.2.3 事故情况下的反应第27-30页
    3.3 相关性分析第30-42页
        3.3.1 原理第30-32页
        3.3.2 结果分析第32-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地铁应急疏散仿真环境设置第44-54页
    4.1 地铁站内人员仿真环境建立第44-49页
        4.1.1 生理属性第44-45页
        4.1.2 疏散人员的运动速度第45-46页
        4.1.3 站内疏散人员数量第46-48页
        4.1.4 感知、响应时间第48页
        4.1.5 站内工作人员第48-49页
    4.2 地铁站内结构仿真环境建立第49-51页
        4.2.1 地铁站内设施结构第49-50页
        4.2.2 地铁列车结构第50-51页
    4.3 Pathfinder仿真模拟软件简介第51-54页
        4.3.1 Pathfinder软件简介第51-52页
        4.3.2 Pathfinder各应用模块简介第52-54页
5 基于Pathfinder的地铁应急疏散研究第54-79页
    5.1 Pathfinder仿真环境描述第54-59页
        5.1.1 地铁站结构仿真环境参数第54-57页
        5.1.2 地铁站人员仿真环境参数第57-59页
    5.2 仿真疏散模拟过程第59-68页
        5.2.1 无列车停靠客流高峰状态第59-61页
        5.2.2 单列车停靠客流高峰状态第61-64页
        5.2.3 双列车停靠客流高峰状态第64-66页
        5.2.4 小结第66-68页
    5.3 人员基本特性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第68-72页
        5.3.1 消防安全培训经历的影响第68-70页
        5.3.2 乘车频次的影响第70-72页
    5.4 车站结构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第72-79页
        5.4.1 楼梯宽度的影响第72-74页
        5.4.2 闸机位置的影响第74-79页
6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附录A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后半期中国儿童电影研究
下一篇:《围城》中讽刺性夸张的认知语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