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6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2.1.1 病例入选标准 | 第16页 |
2.1.2 CRS的临床定义 | 第16页 |
2.1.3 CRS的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2.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7页 |
2.1.5 研究病例分组 | 第17-18页 |
2.2 病理组织HE染色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第18-20页 |
2.2.1 病理组织HE染色切片制作 | 第18-19页 |
2.2.2 显微镜下行病理学分型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第19-20页 |
2.3 临床症状评价标准 | 第20-21页 |
2.4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检查 | 第21页 |
2.5 鼻内镜检查与病变评估 | 第21页 |
2.6 鼻窦病变范围的评价 | 第21-22页 |
2.7 FESS、术后治疗及远期症状随访 | 第22-23页 |
2.8 统计学处理 | 第23-24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4-40页 |
3.1 CRS按照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行病理学分型 | 第24-27页 |
3.2 近12年ECRS的变化趋势 | 第27-31页 |
3.3 ECRS和NECRS两组间各项指标的比较 | 第31-40页 |
3.3.1 两组病例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 第31-32页 |
3.3.2 两组病例临床特征的比较 | 第32-33页 |
3.3.3 两组病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 第33-35页 |
3.3.4 两组病例的鼻内镜检查评价 | 第35-36页 |
3.3.5 两组病例的影像学检查评价 | 第36-38页 |
3.3.6 FESS术后远期症状改善程度 | 第38-4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0-47页 |
4.1 CRS的病理学分型 | 第40-41页 |
4.2 ECRS的定义 | 第41-42页 |
4.3 近12年ECRS指标的变化趋势 | 第42页 |
4.4 ECRS的临床特征 | 第42-47页 |
4.4.1 临床症状 | 第42-43页 |
4.4.2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 第43-44页 |
4.4.3 鼻内镜检查 | 第44页 |
4.4.4 鼻窦CT检查 | 第44-45页 |
4.4.5 FESS术后远期症状改善情况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综述 | 第5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