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沿 | 第7-17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16页 |
1.1.1 肥料效应函数法 | 第8-9页 |
1.1.2 养分平衡施肥法 | 第9-12页 |
1.1.3 变量施肥模型 | 第12-16页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7-19页 |
2.1.1 变量施肥模型构建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1.2 变量施肥模型应用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1.3 施肥管理及小区设置 | 第18-19页 |
2.2 试验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9-20页 |
2.2.1 叶面积的测定 | 第19页 |
2.2.2 干物质积累量 | 第19页 |
2.2.3 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2.4 产量及其构成 | 第19页 |
2.2.5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 水稻指标和施肥参数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3.1 水稻指标计算方法 | 第20页 |
2.3.2 施肥参数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1-43页 |
3.1 肥料效应函数模型 | 第21-26页 |
3.1.1 三元二次模型 | 第21页 |
3.1.2 三元二次模型最高产量及最高产量施肥量 | 第21-23页 |
3.1.3 三元二次模型最佳产量及最佳产量施肥量 | 第23-24页 |
3.1.4 一元二次模型 | 第24-25页 |
3.1.5 一元二次模型最高施肥量和最高产量 | 第25-26页 |
3.1.6 一元二次模型最佳施肥量和最佳产量 | 第26页 |
3.2 养分平衡施肥法 | 第26-28页 |
3.2.1 目标产量 | 第26页 |
3.2.2 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 第26-27页 |
3.2.3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 第27页 |
3.2.4 肥料利用率 | 第27-28页 |
3.3 变量施肥模型的建立 | 第28-34页 |
3.3.1 基于最佳施肥量与土壤养分含量施肥模型 | 第28-29页 |
3.3.2 基于养分平衡法变量施肥模型 | 第29-34页 |
3.4 氮磷钾肥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第34-42页 |
3.4.1 叶面积指数及回归方程 | 第35-36页 |
3.4.2 干物质积累量、转运和回归模型 | 第36-38页 |
3.4.3 氮、磷、钾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4 产量、产量构成及回归模型 | 第40-42页 |
3.5 变量施肥模型的应用 | 第42-43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3-49页 |
4.1 讨论 | 第43-47页 |
4.1.1 水稻肥料效应函数 | 第43-44页 |
4.1.2 水稻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 | 第44-45页 |
4.1.3 变量施肥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1.4 氮磷钾肥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1.5 变量施肥模型应用 | 第47页 |
4.2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图片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