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中实质性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3 文献综述评价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5-16页
2 合并报表理论及控制内涵剖析第16-36页
    2.1 合并报表理论第16-24页
        2.1.1 合并报表理论简述第17-20页
        2.1.2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理论的选择——实体理论第20-24页
    2.2 国内外准则机构对控制概念的定义及演进第24-27页
        2.2.1 美国准则制定机构对控制概念的定义及演进第24-25页
        2.2.2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控制概念的定义及改进第25-26页
        2.2.3 我国准则机构对控制概念的定义及改进第26-27页
    2.3 实质性控制的内涵及其特征第27-36页
        2.3.1 实质性控制的内涵第27-29页
        2.3.2 实质性控制的“实质性”体现第29-30页
        2.3.3 实质性控制的特征第30-31页
        2.3.4 实质性控制下的控制表现形式的扩充第31-36页
3 我国控制标准在实务中的运用及其缺陷第36-60页
    3.1 实质性控制的确定标准第36-41页
        3.1.1 权力是进行控制判断的根本要素第36-37页
        3.1.2 可变回报是实质性控制的重要表现第37-38页
        3.1.3 实质性控制判断流程第38-41页
    3.2 我国控制标准在实务中的运用第41-55页
        3.2.1 结构化主体在实质性控制下的合并问题第41-47页
        3.2.2 结构化主体实质性控制判断例证——以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例第47-55页
    3.3 我国控制标准在实务运用中的缺陷第55-60页
        3.3.1“相关活动”定义不明确第55-56页
        3.3.2 基于委托管理形成的控制关系判断标准不清晰第56-57页
        3.3.3“可变回报”界定模糊第57-58页
        3.3.4 投资性主体合并豁免规定不完善第58-60页
4 对完善实质性控制相关规定的建议第60-64页
    4.1 完善关于实质性控制的相关概念第60-61页
    4.2 完善关于投资性主体豁免规定第61-62页
    4.3 规范基于实质性控制的信息披露制度第62页
    4.4 更详尽的实施细则和案例第62-6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附注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72-74页
后记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糊连续双向拍卖策略及其在在线鲜活农产品竞价中的应用
下一篇: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