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我国供暖能耗现状 | 第9页 |
1.1.2 太阳能的利用特点 | 第9-10页 |
1.1.3 太阳能与热泵的复合方式 | 第10-11页 |
1.1.4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第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建筑全年逐时能耗模拟 | 第16-21页 |
2.1 建筑概况及模型建立 | 第16-18页 |
2.1.1 建筑概况介绍 | 第16-18页 |
2.1.2 建筑模型建立 | 第18页 |
2.2 建筑全年能耗模拟 | 第18-21页 |
2.2.1 相关参数设定 | 第18-19页 |
2.2.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系统设计 | 第21-34页 |
3.1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系统介绍 | 第21-22页 |
3.1.1 系统工作方式 | 第21-22页 |
3.1.2 系统控制方法 | 第22页 |
3.2 太阳能集热系统数学模型 | 第22-29页 |
3.2.1 太阳辐射量计算模型 | 第22-24页 |
3.2.2 集热器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3.2.3 集热效率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3.2.4 集热面积计算方法 | 第28页 |
3.2.5 集热器的安装倾角 | 第28-29页 |
3.3 蓄热水箱设计计算 | 第29-30页 |
3.3.1 蓄热水箱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3.2 蓄热水箱体积计算 | 第30页 |
3.4 空气源热泵设计选型 | 第30-32页 |
3.4.1 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 | 第31页 |
3.4.2 空气源热泵性能系数 | 第31-32页 |
3.4.3 空气源热泵的选型 | 第32页 |
3.5 集热系统循环泵的选型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供暖系统的模拟优化 | 第34-54页 |
4.1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供暖系统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4.2 设计参数理论计算 | 第35-38页 |
4.2.1 太阳辐射强度模拟 | 第35-36页 |
4.2.2 设计参数范围确定 | 第36-38页 |
4.3 太阳能集热系统模拟与分析 | 第38-44页 |
4.3.1 集热效率与有效集热量模拟 | 第39-43页 |
4.3.2 模拟结果总结与分析 | 第43-44页 |
4.4 空气源热泵能耗模拟与分析 | 第44-46页 |
4.4.1 空气源热泵供热量模拟 | 第44-45页 |
4.4.2 空气源热泵能耗分析 | 第45-46页 |
4.5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供暖系统优化分析 | 第46-51页 |
4.5.1 系统投资对比与分析 | 第46-48页 |
4.5.2 水箱水温变化情况分析 | 第48-49页 |
4.5.3 太阳能保证率分析 | 第49-50页 |
4.5.4 设计参数优化结果 | 第50-51页 |
4.6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供暖系统特性研究 | 第51-54页 |
4.6.1 特性参数模拟与研究 | 第51-53页 |
4.6.2 模拟结果总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太阳能热水和热泵复合热源的供暖系统效益分析 | 第54-59页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4-57页 |
5.1.1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第54页 |
5.1.2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5.2 节能环保效益分析 | 第57-59页 |
5.2.1 节能效益分析 | 第57页 |
5.2.2 环保效益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