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气候突变引发洪涝灾害 | 第9-10页 |
1.1.2 快速城市化引发的水环境危机 | 第10页 |
1.1.3 新时期的发展机遇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7页 |
2.1 景观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景观设计 | 第19页 |
2.1.2 景观美学 | 第19-20页 |
2.1.3 景观生态学 | 第20页 |
2.2 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海绵城市 | 第20-21页 |
2.2.2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功能 | 第21-22页 |
2.3 雨洪功能下的景观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2.3.1 古典园林中雨水利用早期实践阶段 | 第22-24页 |
2.3.2 市政基础主导阶段 | 第24页 |
2.3.3 与景观结合的拓展阶段 | 第24-25页 |
2.4 雨洪功能下的景观发展历程启示 | 第25-26页 |
2.4.1 摒弃华而不实,向实用型景观过渡 | 第25-26页 |
2.4.2 结合工程措施,促进多学科融合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西北地区景观现状反思 | 第27-41页 |
3.1 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现状 | 第27-29页 |
3.1.1 西北地区概况 | 第27-28页 |
3.1.2 西北地区景观生态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3.2 以西安市为例的景观现状调研 | 第29-34页 |
3.2.1 西安市概况 | 第29-30页 |
3.2.2 西安市典型景观现状调查研究 | 第30-34页 |
3.3 现状问题与反思 | 第34-39页 |
3.3.1 缺乏雨洪管理意识 | 第34-37页 |
3.3.2 缺乏场地整体规划意识 | 第37-38页 |
3.3.3 缺乏植物优配意识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以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为指导的景观设计策略 | 第41-65页 |
4.1 海绵城市建设功能下的景观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4.1.1 统筹规划,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 第41页 |
4.1.2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场地优势 | 第41-42页 |
4.1.3 生态优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 | 第42页 |
4.1.4 以人文本,珍视地方人文特色 | 第42页 |
4.2 场地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4.2.1 气象水文 | 第43页 |
4.2.2 地形地貌 | 第43页 |
4.2.3 植被绿化 | 第43-44页 |
4.3 功能与景观构成要素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 第44-63页 |
4.3.1 地形设计 | 第44-50页 |
4.3.2 水景设计 | 第50-54页 |
4.3.3 植物设计 | 第54-59页 |
4.3.4 道路设计 | 第59-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基于海绵城设功能下的景观设计实践 | 第65-73页 |
5.1 场地现状 | 第65页 |
5.2 设计理念及布局分析 | 第65-67页 |
5.3 小区景观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措施 | 第67-72页 |
5.3.1 微地形处理 | 第67-68页 |
5.3.2 雨水收集系统 | 第68页 |
5.3.3 透水地面 | 第68-69页 |
5.3.4 生态水景景观 | 第69-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一 图表索引 | 第79-81页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