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一)现实诉求—残疾儿童离校后的生涯困惑及对转衔服务的迫切需求 | 第8-9页 |
(二)时代背景—转衔服务日益成为特殊教育研究中的热点 | 第9-10页 |
(三)品质需求—大陆地区特殊教育转衔服务实施的缺失 | 第10页 |
二、相关研究 | 第10-17页 |
(一)特殊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7-18页 |
(二)比较法 | 第18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的发展历程及法律沿革 | 第19-27页 |
一、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一)从隔离到融合—特殊教育的发展对转衔服务的召唤 | 第19-20页 |
(二)本土探索—台湾转衔服务的兴起 | 第20-21页 |
(三)从就业转衔到生涯转衔—转衔服务的深入发展 | 第21-23页 |
二、台湾地区转衔服务法律法规沿革 | 第23-25页 |
(一)特殊教育法及施行细则 | 第23页 |
(二)身心障碍者权益保护法及施行细则 | 第23-24页 |
(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 第24-25页 |
案例解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运行机制研究 | 第27-44页 |
一、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制定过程研究 | 第27-31页 |
(一)建立转衔服务团队,形成专业支持体系 | 第27-29页 |
(二)进行转衔评估,确保转衔服务需求 | 第29-30页 |
(三)召开转衔会议,制定个别化转衔服务计划 | 第30-31页 |
二、台湾地区残疾儿童个别化转衔服务计划的实施研究 | 第31-39页 |
(一)入学转衔计划 | 第32-33页 |
(二)在学转衔计划 | 第33-35页 |
(三)离校转衔计划 | 第35-39页 |
三、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的成效追踪研究 | 第39-41页 |
案例解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评析 | 第44-49页 |
一、主要经验 | 第44-47页 |
(一)完善转衔服务法律法规,形成法律支持体系 | 第44页 |
(二)重视资源整合,提供专业服务 | 第44-45页 |
(三)升学转衔与就业转衔并驾齐驱 | 第45-46页 |
(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 | 第46-47页 |
二、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不足之处 | 第47-49页 |
(一)实施内容与法律法规相脱离 | 第47-48页 |
(二)特殊教育教师难以承受各种转衔服务工作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思考 | 第49-55页 |
一、在比较中看大陆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的发展 | 第49-50页 |
二、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的借鉴 | 第50-55页 |
(一)推进特殊教育相关立法,构建完整的转衔服务法律体系 | 第51页 |
(二)大力发展高等特殊教育,加强转衔服务理论研究 | 第51-53页 |
(三)明确学校、家庭责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化”支持体系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