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生物膜 | 第12-14页 |
·生物膜概述 | 第12页 |
·生物膜形成过程 | 第12-14页 |
·微生物腐蚀 | 第14-27页 |
·微生物腐蚀概述 | 第14-15页 |
·微生物加速腐蚀 | 第15-17页 |
·微生物抑制腐蚀 | 第17-21页 |
·好氧生物膜腐蚀 | 第21-22页 |
·铁还原细菌对金属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22-24页 |
·微生物腐蚀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5083 铝合金 | 第30页 |
·Q235 碳钢 | 第30-31页 |
·316L不锈钢 | 第31页 |
·实验用菌种及培养介质 | 第31-32页 |
·天然海水 | 第31-32页 |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 第32页 |
·Shewanella algae Y01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电化学实验 | 第32-34页 |
·表面分析实验 | 第34-35页 |
·腐蚀失重实验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94页 |
·海洋好氧生物膜对 5083 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36-57页 |
·5083 铝合金电极的开路电位特征 | 第36-37页 |
·5083 铝合金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 | 第37-46页 |
·5083 铝合金在灭菌海水中的EIS特征 | 第37-42页 |
·5083 铝合金在天然海水中的EIS特征 | 第42-46页 |
·5083 铝合金的微生物腐蚀抑制机理 | 第46页 |
·5083 铝合金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特征 | 第46-50页 |
·表面分析结果 | 第50-55页 |
·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50-51页 |
·扫描电镜(SEM)和EDS分析结果 | 第51-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IRB生物膜对Q235 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57-79页 |
·IRB生物膜对Q235 碳钢开路电位的影响 | 第57-58页 |
·Q235 碳钢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 | 第58-69页 |
·Q235 碳钢在灭菌LB培养基中的EIS特征 | 第58-63页 |
·Q235 碳钢在IRB菌液中的EIS特征 | 第63-68页 |
·IRB生物膜对Q235 碳钢腐蚀的抑制机理 | 第68-69页 |
·Q235 碳钢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特征 | 第69-72页 |
·Q235 碳钢在无菌和有菌条件下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69-70页 |
·Q235 碳钢在IRB菌液中不同时间下的极化曲线 | 第70-72页 |
·腐蚀失重测量结果 | 第72-73页 |
·表面分析结果 | 第73-78页 |
·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73-74页 |
·扫描电镜(SEM)和EDS分析结果 | 第74-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IRB生物膜对 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79-94页 |
·IRB生物膜对 316L不锈钢开路电位的影响 | 第79-81页 |
·IRB生物膜作用下 316L不锈钢的EIS特征 | 第81-86页 |
·316L不锈钢的环阳极极化曲线特征 | 第86-89页 |
·表面分析结果 | 第89-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展望与建议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个人简历 | 第105-106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其他成果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