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摩托车、机器脚踏车论文

低成本满足摩托车国Ⅲ标准的机外净化系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摩托车排放法规简介第14-20页
     ·欧洲摩托车排放法规及限值测量第14-18页
     ·中国摩托车排放法规及限值测量简介第18-19页
     ·技术法规、标准的统一化趋势第19-2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项目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摩托车尾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23-30页
   ·摩托车尾气污染物及其危害第23页
   ·CO的生成机理第23-24页
   ·HC的生成机理第24-25页
   ·NO_x的生成机理第25-26页
   ·摩托车运转工况对排气污染物的影响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摩托车尾气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第30-45页
   ·催化转化器第30-38页
     ·概述第30-31页
     ·催化转换器的结构第31-34页
     ·催化转化原理第34-35页
     ·催化剂的评价指标第35-38页
   ·次补气技术第38-41页
     ·二次补气技术的类型第39页
     ·二次补气系统(负压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39-41页
   ·冷起动排放控制技术第41-44页
     ·HC捕集技术第41-42页
     ·CCC技术第42-43页
     ·热反应器技术第43页
     ·NSR技术第43页
     ·其他新技术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低成本机外净化系统的设计第45-71页
   ·原机基本情况及系统设计思路第45-47页
     ·HB125摩托车发动机的基本情况第45-47页
     ·系统设计思路第47页
   ·化油器的调整与优化第47-50页
     ·化油器调整的目的及方法第47-48页
     ·调整后的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8-50页
   ·排气管温度场测试第50页
   ·主催化转换器的选型第50-60页
     ·载体的选择第51-52页
     ·涂层、助剂与活性成分的选择第52-53页
     ·主催化剂选型结果第53-54页
     ·主催化剂性能的实验室测试第54-60页
   ·前级催化转换器的选型第60-63页
     ·载体及其规格的确定第60-61页
     ·涂层、活性成分及助剂第61页
     ·前级催化剂选型结果第61页
     ·前级催化剂性能的实验室测试第61-63页
   ·催化转换器的布置及壳体结构设计第63-66页
   ·次补气系统的设计第66-68页
     ·补气量的计算第66-67页
     ·系统负压测试第67页
     ·补气阀的选择第67-68页
   ·系统总体布置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后处理系统性能验证试验第71-78页
   ·试验设备第71-72页
   ·起动性能试验和怠速稳定性试验第72页
   ·速度特性下的排放试验第72-74页
   ·外特性试验和等速油耗试验第74-75页
   ·国Ⅲ工况法测试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78-79页
 (2) 今后工作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动悬架复合控制系统及其SOPC实现
下一篇:微型电动轿车的建模方法与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