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汽车悬架系统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悬架控制理论及其嵌入式实现 | 第18-24页 |
·总体设计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悬架系统特性分析 | 第26-34页 |
·机械结构分析 | 第26-31页 |
·悬架的分类 | 第26-27页 |
·空气可调悬架的特性 | 第27-31页 |
·新型主动悬架控制策略 | 第31-34页 |
·特点与功能 | 第31-32页 |
·控制实施方案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系统传感器配置与数据融合 | 第34-57页 |
·传感器配置 | 第34-36页 |
·车身姿态测量 | 第36-53页 |
·坐标系与姿态角 | 第36-37页 |
·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 第37-39页 |
·姿态角的计算 | 第39-50页 |
·神经网络映射算法仿真 | 第50-53页 |
·姿态测量算法的对比及选取 | 第53页 |
·其他数据采集技术 | 第53-57页 |
·路面状况识别 | 第53-55页 |
·激光路障扫描 | 第55-56页 |
·位置信息获取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新型悬架的复合控制 | 第57-82页 |
·智能控制技术对比和模型选取 | 第57-59页 |
·悬架顺滑性控制 | 第59-65页 |
·1/4悬架阻尼的Fuzzy控制 | 第59-64页 |
·1/4悬架作用力的LQG控制 | 第64-65页 |
·悬架高度控制 | 第65-74页 |
·自适应PID姿态控制 | 第65-68页 |
·车身越障路径规划控制 | 第68-74页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复合控制仿真 | 第74-82页 |
·方法及流程 | 第74页 |
·Simulink模型建立 | 第74-77页 |
·阻尼Fuzzy控制仿真 | 第77-79页 |
·作用力LOG控制仿真 | 第79页 |
·姿态PID控制仿真 | 第79-81页 |
·仿真结论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复合控制的SOPC实现 | 第82-100页 |
·系统模块化规划 | 第82-86页 |
·模块层次与划分 | 第82-83页 |
·模块任务及其性能需求 | 第83-86页 |
·系统SOPC实现 | 第86-100页 |
·SOPC软硬件协同设计 | 第86-88页 |
·实验平台构建和片上规划 | 第88-91页 |
·SOPC的系统级设计和实现 | 第91-96页 |
·SOPC的RTL级设计和实现 | 第96-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获奖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录1 | 第111-115页 |
附录2 | 第115-116页 |
附录3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