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我国企业间融资性买卖纠纷司法裁判现状 | 第9-15页 |
| (一) 企业间融资性买卖的含义、原因 | 第9-10页 |
| (二) 企业间融资性买卖的模式 | 第10-12页 |
| 1. 资金空转型的融资性买卖 | 第11页 |
| 2. 代垫资金型的融资性买卖 | 第11-12页 |
| (三) 企业间融资性买卖纠纷司法裁判现状 | 第12-15页 |
| 二、企业间融资性买卖合同性质的司法认定 | 第15-17页 |
| (一) 与融资性贸易的识别 | 第15页 |
| (二) 与买卖合同的识别 | 第15-16页 |
| (三) 企业间融资性买卖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16-17页 |
| 三、企业间融资性买卖合同的效力 | 第17-24页 |
| (一) 几种观点的梳理 | 第17-20页 |
| (二) 类型化的效力分析 | 第20-24页 |
| 1. 法学分析 | 第20-22页 |
| 2. 经济学分析 | 第22-24页 |
| 四、企业间融资性买卖合同无效的处理 | 第24-26页 |
| (一) 申请合同无效的主体以及法院对无效合同的介入 | 第24页 |
| (二) 合同无效后利息的返还 | 第24-25页 |
| (三) 损失赔偿责任的分担 | 第25-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