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胜旅景程正编》的空间叙事 | 第12-24页 |
第一节《胜旅景程正编》的物理空间叙事 | 第12-17页 |
一、激烈尊的空间变易直接推动叙事进程 | 第12-16页 |
二、景程空间叙事的隐喻功能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胜旅景程正编》的心理空间叙事 | 第17-22页 |
一、鄱阳·约翰的梦境空间叙事 | 第18-19页 |
二、胜旅的心理空间叙事 | 第19-22页 |
第三节 《胜旅景程正编》的叙事空间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胜旅景程正编》和《红侏儒传》的图像叙事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胜旅景程正编》卷首绣像叙事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红侏儒传》五幅绣像的叙事 | 第25-29页 |
一、五幅绣像的图像系列叙事 | 第25-27页 |
二、五幅绣像与文本叙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亨利实录》的文化空间叙事 | 第29-39页 |
第一节 资本主义文化空间生产 | 第29-31页 |
第二节《亨利实录》的文化空间叙事 | 第31-39页 |
一、文化空间叙事:基督教文化空间与印度文化空间 | 第31-36页 |
二、中国文化空间中的《亨利实录》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十九世纪新教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比较文学意义 | 第39-45页 |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变异学研究 | 第40-45页 |
一、西方传教士的文化适应策略 | 第41-42页 |
二、十九世纪新教传教士汉文小说变异现象略述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