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1-12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一、留守儿童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 二、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一、留守儿童 | 第19-20页 |
| 二、学习环境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1-29页 |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因素的提取 | 第21-22页 |
| 一、农村留守儿童物理环境因素的提取 | 第21页 |
| 二、农村留守儿童资源环境因素的提取 | 第21-22页 |
| 三、农村留守儿童技术环境因素的提取 | 第22页 |
| 四、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环境因素的提取 | 第22页 |
| 第二节 调查设计 | 第22-29页 |
| 一、调查对象 | 第22-23页 |
| 二、调查方式 | 第23页 |
| 三、调查过程 | 第23-24页 |
| 四、样本统计 | 第24-29页 |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 第一节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的有利因素 | 第29-34页 |
| 一、农村家庭支付儿童教育费用的压力得到缓解 | 第29-31页 |
| 二、外出打工父母特别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 | 第31-32页 |
| 三 留守儿童自主性增强,有利于自强自立性格的养成 | 第32-34页 |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对留守儿童的不利影响 | 第34-37页 |
| 一、放纵粗暴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第34-35页 |
| 二、封闭僵化的学校教育环境不利于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 第35-36页 |
| 三、不良的社会价值观不利于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7-45页 |
| 第一节 家庭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 一、缺乏和谐的家庭气氛 | 第37-38页 |
| 二、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不高 | 第38-39页 |
| 三、在外父母与孩子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 第39页 |
|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 一、生理原因 | 第39-40页 |
| 二、心理原因 | 第40页 |
| 第三节 学校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 一、学校和老师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 第40-41页 |
| 二、学校没有对留守儿童的给予恰当的安慰 | 第41-42页 |
| 三、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 第42-43页 |
| 第四节 社会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 一、学校外部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管理 | 第43页 |
| 二、部分成人的言行举止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好影响 | 第43-44页 |
| 三、相关管理部门不关心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环境的建议 | 第45-51页 |
| 第一节 降低家庭亲子关系的疏离程度 | 第45-47页 |
| 一、远离家庭的父母没有远离的感觉 | 第45-46页 |
| 二、父母在远方对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关心 | 第46页 |
| 三、留守儿童在家乡感受不到父母的远离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打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 | 第47-49页 |
| 一、形成丰富的现代教学环境 | 第47页 |
| 二、打造快乐的个性课外活动 | 第47-48页 |
| 三、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 第48-49页 |
| 第三节 建立良好的大教育精神文明 | 第49-51页 |
| 一、形成人人关心儿童的社会环境 | 第49页 |
|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活动 | 第49-50页 |
| 三、营造人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 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