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癫痫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1.1 癫痫的概述 | 第12页 |
1.1.2 失神癫痫的概述 | 第12-14页 |
1.1.3 失神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第14-16页 |
1.1.4 神经环路调控失神癫痫 | 第16-18页 |
1.2 本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第20-32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2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20-21页 |
2.3 实验分组 | 第21页 |
2.4 动物手术 | 第21-23页 |
2.4.1 电极和给药导管坐标 | 第21-22页 |
2.4.2 电损毁和给药导管植入 | 第22-23页 |
2.5 实验流程和数据采集 | 第23-25页 |
2.6 数据选取 | 第25页 |
2.7 数据分析 | 第25-31页 |
2.7.1 时频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7.2 棘慢波的检测和统计方法 | 第26-30页 |
2.7.3 信息熵 | 第30页 |
2.7.4 功率谱分析 | 第30页 |
2.7.5 相位锁时值分析 | 第30-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60页 |
3.1 时频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3.2 GBL腹腔注射后棘慢波发作情况 | 第33页 |
3.3 Gabazine对失神癫痫SWDs发放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 电损毁SNr对失神癫痫发作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 同时干预GPe和SNr对棘慢波发放的影响 | 第38-42页 |
3.6 SNr与GPe对失神癫痫发作的调控 | 第42-46页 |
3.7 EEG信号的信息熵分析 | 第46-49页 |
3.8 功率谱分析 | 第49-52页 |
3.9 失神癫痫发作阶段脑区同步性变化 | 第52-54页 |
3.10 讨论 | 第54-59页 |
3.10.1 实验方法选择 | 第54-55页 |
3.10.2 GPe-前额叶皮层通路对失神癫痫的调控 | 第55-57页 |
3.10.3 失神癫痫EEG信号的改变 | 第57-59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略缩词表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