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伦理意义 | 第15-21页 |
2.1 食品安全概述 | 第15-16页 |
2.1.1 食品安全的含义 | 第15-16页 |
2.1.2 食品安全的伦理含义 | 第16页 |
2.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9页 |
2.2.1 问题食品造成恶劣影响 | 第17页 |
2.2.2 有效监管缺失 | 第17-18页 |
2.2.3 企业和监管者伦理责任缺失 | 第18-19页 |
2.3 食品安全的伦理意义 | 第19-21页 |
2.3.1 食品安全是企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 第19页 |
2.3.2 食品安全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推动作用 | 第19页 |
2.3.3 食品安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 | 第19-21页 |
3 我国食品安全的伦理反思 | 第21-35页 |
3.1 企业的伦理反思 | 第21-25页 |
3.1.1 我国企业伦理理念的演变 | 第21-22页 |
3.1.2 企业的功利论和道义论 | 第22-23页 |
3.1.3 企业伦理缺失的分析 | 第23-25页 |
3.2 政府的伦理反思 | 第25-29页 |
3.2.1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伦理失范的表现 | 第25-27页 |
3.2.2 政府的功利论和道义论 | 第27-28页 |
3.2.3 行政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 消费者的伦理反思 | 第29-35页 |
3.3.1 我国食品消费伦理的演变 | 第29-30页 |
3.3.2 食品消费者的功利论和道义论 | 第30-32页 |
3.3.3 我国食品消费的伦理偏失 | 第32-35页 |
4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路径 | 第35-43页 |
4.1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道德建设 | 第35-37页 |
4.1.1 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 | 第35页 |
4.1.2 加强对企业员工及领导者的道德教育 | 第35-36页 |
4.1.3 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伦理建设 | 第36-37页 |
4.2 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责任制及问责制 | 第37-39页 |
4.2.1 完善食品监管体系,提供执法依据 | 第37-38页 |
4.2.2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 第38页 |
4.2.3 完善伦理问责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 第38-39页 |
4.3 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监督 | 第39-40页 |
4.3.1 消费者应树立食品安全观念,理性消费 | 第39页 |
4.3.2 消费者应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第39-40页 |
4.3.3 消费者应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 | 第40页 |
4.4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媒体监督和道德引导 | 第40-43页 |
4.4.1 媒体应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 第40-41页 |
4.4.2 媒体应对食品安全起到监督的作用 | 第41页 |
4.4.3 媒体应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食品安全观,避免非理性消费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