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宝能系收购万科公司案情介绍及本文探讨的焦点问题 | 第14-17页 |
2.1 案情介绍 | 第14-15页 |
2.2 本案在董事信义义务方面涉及的焦点问题 | 第15-17页 |
2.2.1 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边界界定 | 第15页 |
2.2.2 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内容 | 第15-16页 |
2.2.3 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16-17页 |
3 本案焦点问题的法律分析 | 第17-29页 |
3.1 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边界界定 | 第17-19页 |
3.1.1 目标公司董事在公司收购中角色定位的概述 | 第17页 |
3.1.2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边界 | 第17-19页 |
3.2 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内容 | 第19-24页 |
3.2.1 目标公司董事的一般信义义务 | 第19-21页 |
3.2.2 目标公司董事的特殊信义义务 | 第21页 |
3.2.3 万科公司董事在公司收购中履行信义义务的行为分析 | 第21-24页 |
3.3 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24-29页 |
3.3.1 目标公司反收购的决策权模式 | 第24页 |
3.3.2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衡量标准 | 第24-26页 |
3.3.3 从判断标准角度针对万科董事行为的分析 | 第26-29页 |
4 本案对完善我国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制度的启示 | 第29-36页 |
4.1 明确目标公司董事的角色定位及法律地位 | 第29-30页 |
4.1.1 普通董事的角色定位及法律地位 | 第29页 |
4.1.2 独立董事的角色定位及法律地位 | 第29-30页 |
4.2 明确目标公司董事履行信义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30-32页 |
4.2.1 明确收购中目标公司的决策权模式 | 第30页 |
4.2.2 明确目标公司董事履行信义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30-31页 |
4.2.3 规范上市公司收购中董事信义义务的价值取向 | 第31-32页 |
4.3 完善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内容 | 第32-34页 |
4.3.1 均衡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内容的结构比例 | 第32-33页 |
4.3.2 将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一般信义义务阶段化 | 第33页 |
4.3.3 突出目标公司董事特殊信义义务 | 第33-34页 |
4.4 完善目标公司董事违背信义义务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34-36页 |
4.4.1 细化目标公司董事违背信义义务的行为 | 第34页 |
4.4.2 强化监事会的执行能力 | 第34页 |
4.4.3 完善司法审查机制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