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公开的地方实践与困境突破--基于JY县的反思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创新之处和研究限度 | 第15-16页 |
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2. 论文的研究局限性 | 第15-16页 |
一、"县权公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一) "县权公开"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1. "县权公开" | 第16页 |
2. 县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 第16-17页 |
3. 权力清单 | 第17-18页 |
(二) "县权公开"的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 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JY县"县权公开"改革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0-30页 |
(一) JY县"县权公开"改革的现状 | 第20-26页 |
1. JY县"县权公开"的主要做法 | 第20-23页 |
2. JY县"县权公开"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 第23-24页 |
3. JY县"县权公开"改革的经验 | 第24-26页 |
(二) JY县"县权公开"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1. "一把手"的态度决定改革的力度 | 第27页 |
2. "县权公开"改革的配套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3. "县权公开"缺乏足够的社会公众支持 | 第28-30页 |
三、"县权公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一) 制度机制原因 | 第30-32页 |
1. "县权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30页 |
2. "县权公开"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3. 权力边界不明晰 | 第31-32页 |
(二) 主体方面的原因 | 第32-33页 |
1. 党政部门"利益"相争 | 第32页 |
2. 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 第32-33页 |
(三) 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33-35页 |
1. 传统"官本位"惯性思维的影响 | 第33-34页 |
2. 缺乏公众参与"县权公开"的社会氛围 | 第34-35页 |
(四) 技术平台的原因 | 第35-37页 |
1. 技术平台的利用效率较低 | 第35页 |
2. 技术平台建设缺乏创新 | 第35-37页 |
四、促进"县权公开"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37-46页 |
(一) 推进"县权公开"的制度建设 | 第37-41页 |
1. 健全与完善"权力清单"制度 | 第37-38页 |
2.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 第38-39页 |
3. 加强"县权公开"的监督机制建设 | 第39-40页 |
4. 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下放权力 | 第40-41页 |
(二) 促进"县权公开的"主体建设 | 第41-42页 |
1. 明确划分党政部门权力边界 | 第41页 |
2. 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渠道 | 第41-42页 |
(三) 加强"县权公开"的文化建设 | 第42-44页 |
1. 塑造"法治"高于"人治"的法治精神 | 第42-43页 |
2. 营造公民监督的文化氛围 | 第43-44页 |
(三) 加强"县权公开"的技术平台建设 | 第44-46页 |
1. 提高技术平台的利用效率 | 第44页 |
2. 探索"县权公开"的特色技术平台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