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分担制度构建研究--以宁波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研究现状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难点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第16-17页
        1.4.3 研究难点第17-18页
2 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分担制度构建的理论分析第18-21页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8-19页
        2.1.1 农民工住房保障第18页
        2.1.2 成本分担第18-19页
    2.2 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分担制度构建的必要性第19-21页
        2.2.1 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需要第19页
        2.2.2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第19-20页
        2.2.3 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需要第20-21页
3 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成本负担历史与现状—对宁波的调查第21-27页
    3.1 宁波市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第21-22页
        3.1.1 第一阶段(1978年以前):政策空白期第21页
        3.1.2 第二阶段(1978-1992年):自主发展期第21页
        3.1.3 第三阶段(1992-2002年):启动探索期第21-22页
        3.1.4 第四阶段(2002-2007年):快速发展期第22页
        3.1.5 第五阶段(2008年以后):逐步完善期第22页
    3.2 宁波市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估算与负担情况第22-24页
        3.2.1 宁波市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估算第23页
        3.2.2 宁波市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负担第23-24页
    3.3 宁波市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负担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3.3.1 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第24页
        3.3.2 农民工的收入无法解决住房问题第24-25页
        3.3.3 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第25-27页
4 当前政策的影响及同等城市经验借鉴第27-31页
    4.1 当前新政策、新制度等背景下对农民工住房保障的影响第27-28页
        4.1.1 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第27页
        4.1.2 经济适用房制度分析第27-28页
        4.1.3 农村宅基地流转情况分析第28页
    4.2 与宁波同级城市在农民工住房保障方面的经验借鉴第28-31页
        4.2.1 成都市经验第29-30页
        4.2.2 深圳市经验第30-31页
5 农民工住房保障成本分担制度的构建第31-37页
    5.1 建立政府与市场成本分担制度第31-32页
        5.1.1 政府需要承担的公共成本第31页
        5.1.2 企业、个人需要承担的市场成本第31-32页
    5.2 中央与地方政府成本分担制度第32-33页
        5.2.1 中央政府承担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保障需要全国统筹部分第32页
        5.2.2 地方政府承担公用设施建设以及住房保障等地方性公共事项第32-33页
    5.3 输入地与输出地成本分担制度第33-34页
        5.3.1 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的利益补偿机制第33页
        5.3.2 输入地对输出地转移支付、对口支援等形式的利益补偿形式第33-34页
    5.4 一次性成本与连续性成本平滑分担制度第34页
        5.4.1 社会资本成本分摊第34页
        5.4.2 财政保障机制第34页
    5.5 未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农民工成本分担制度第34-37页
        5.5.1 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第35页
        5.5.2 规范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第35页
        5.5.3 逐步建立适宜的农民工住房补贴制度第35-36页
        5.5.4 完善金融服务制度第36页
        5.5.5 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第36页
        5.5.6 完善规划保障制度第36-37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37-39页
    6.1 研究结论第37-38页
    6.2 研究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公私合作制(PPP)问题研究--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
下一篇:某高速运动体制动器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