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当前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重点 | 第12页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2.1 城市轨道交通 | 第14-15页 |
2.1.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属性 | 第14-15页 |
2.2 公私合作制 | 第15-18页 |
2.2.1 公私合作制的起源 | 第15-17页 |
2.2.2 公私合作制的内涵 | 第17-18页 |
2.3 城市轨道交通公私合作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3.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3 公私合作理论(即PPP) | 第20-21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公私合作制现状及问题: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 | 第21-28页 |
3.1 北京地铁4号线公私合作制的现状 | 第21-24页 |
3.1.1 运行环境 | 第21-22页 |
3.1.2 参与的主体及角色定位 | 第22-23页 |
3.1.3 运行程序 | 第23-24页 |
3.2 北京地铁4号线公私合作制的问题 | 第24-28页 |
3.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4-25页 |
3.2.2 价格机制地铁票价的形成问题 | 第25页 |
3.2.3 项目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 第25-27页 |
3.2.4 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模式单调 | 第27-28页 |
4 国外轨道交通公私合作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4.1 国外轨道交通公私合作的实践 | 第28-30页 |
4.1.1 公私合作制在日本的发展与策略 | 第28-29页 |
4.1.2 公私合作制在新加坡的发展与策略 | 第29-30页 |
4.2 国外轨道交通公私合作的经验借鉴 | 第30-31页 |
4.2.1 日本经验 | 第30页 |
4.2.2 新加坡经验 | 第30-31页 |
5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公私合作制的政策建议 | 第31-37页 |
5.1 推进制度化建设 | 第31-32页 |
5.1.1 加快PPP正式制度的建立 | 第31页 |
5.1.2 精简审批手续 | 第31-32页 |
5.2 积极推进票制票价调整机制 | 第32页 |
5.2.1 严格履行《特许经营协议》 | 第32页 |
5.2.2 建立合理的票价调整机制 | 第32页 |
5.3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32-35页 |
5.3.1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担方案 | 第32-34页 |
5.3.2 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5.4 打造“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模式 | 第35-37页 |
5.4.1 综合体竖向空间的整合 | 第35-36页 |
5.4.2 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利用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