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外反腐追逃中的障碍与应对机制研究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追逃对象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2页 |
五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六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七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页 |
第一章 国际信息交换机制的构建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贪官外逃的主要方式及相关信息的缺失 | 第16-18页 |
一 外逃的主要模式 | 第16-17页 |
二 相关信息缺失的弊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构建国际信息交换机制 | 第18-24页 |
一 与境外金融机构开展信息交换 | 第19-21页 |
二 与主权国家进行信息交换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引渡工作中的障碍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引渡的概念和原则 | 第24-25页 |
一 引渡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 引渡的原则 | 第25页 |
第二节 引渡中具体的困境 | 第25-30页 |
一 条约前置主义仍占主导地位 | 第25-27页 |
二 达成个案协定费时费力 | 第27-28页 |
三 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绝对性太强 | 第28-29页 |
四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成最大阻碍 | 第29-30页 |
五 不能够有效利用现有条约和司法协助协定 | 第30页 |
第三节 短期内引渡效用不明显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构建引渡与其替代措施并重的追逃机制 | 第31-50页 |
第一节 多方位突破引渡困境 | 第31-40页 |
一 完善法治环境以加快引渡条约的缔结 | 第31-33页 |
二 有选择地基于互惠原则达成个案协议 | 第33-34页 |
三 准确提供证据材料以排除政治犯认定 | 第34-36页 |
四 采相对主义的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 | 第36-37页 |
五 整合相关机构职能有效利用现有条约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合理利用引渡替代措施 | 第40-50页 |
一 引渡替代措施的概念 | 第40页 |
二 利用外国移民法遣返程序 | 第40-45页 |
三 利用外国法律实现异地追诉 | 第45-47页 |
四 创造条件进行劝返 | 第47-49页 |
五 提高司法人员追逃能力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