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血液循环衰竭论文

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第10-11页
前言第11-14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1-13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3-14页
一、CHF患者RDW、UACR与BNP、LEVF等指标的比较第14-27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4-16页
        1.1.1 研究对象第14页
        1.1.2 对象标准第14-15页
        1.1.3 基线资料采集第15页
        1.1.4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第15-16页
        1.1.5 实验方法第16页
        1.1.6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16页
    1.2 结果第16-19页
        1.2.1 比较对照组和心功能各级的UACR水平第16-17页
        1.2.2 各组RDW、UACR比较第17页
        1.2.3 各组SCR、BNP比较第17-18页
        1.2.4 各组Hb、RBC比较第18页
        1.2.5 各组心功能各指标比较第18-19页
        1.2.6 相关性分析结果第19页
    1.3 讨论第19-25页
    1.4 小结第25-27页
二、RDW、UACR与PR、ANGⅡ、TNF–α、IL-6、hs-CRP之间的相关性第27-34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27-28页
        2.1.1 对象第27页
        2.1.2 基线资料采集第27页
        2.1.3 方法第27页
        2.1.4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1.5 统计学方法第28页
    2.2 结果第28-29页
        2.2.1 各组间RDW、UACR与肾素(P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比较第28页
        2.2.2 各组间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比较第28-29页
        2.2.3 RDW、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29页
    2.3 讨论第29-33页
    2.4 小结第33-34页
三、ACEI/ARB干预后RDW、UACR、BNP、PR、ANGⅡ的变化第34-37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34页
        3.1.1 对象第34页
        3.1.2 方法第34页
        3.1.3 实验仪器第34页
    3.2 结果第34-35页
        3.2.1 各指标治疗前后及第一部分对照组进行比较第34-35页
        3.2.2 相关性分析第35页
    3.3 讨论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综述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微量白蛋白尿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研究第43-52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企业高管隐性激励研究--以N国有企业为例
下一篇:以供电臂为单元的网络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