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江家店X502断块三维地质建模与储层综合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油藏描述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3 完成工作量第12-13页
    1.4 特色与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4-30页
    2.1 研究区位置第14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4-16页
        2.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5页
        2.2.2 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第15页
        2.2.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2.3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6-19页
        2.3.1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第16页
        2.3.2 标志层的建立第16-17页
        2.3.3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第17-19页
    2.4 物源分析第19页
    2.5 单井沉积相划分第19-22页
    2.6 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演化第22-30页
        2.6.1 各沉积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第22-29页
        2.6.2 沉积演化第29-30页
第三章 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解释与评价第30-42页
    3.1 测井曲线的标准化第30-31页
    3.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31-36页
        3.2.1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第31-32页
        3.2.2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第32-33页
        3.2.3 储层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第33-34页
        3.2.4 储层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34-35页
        3.2.5 储层含油性与电性的关系第35-36页
    3.3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36-40页
        3.3.1 泥质含量(V_(sh))计算模型第36-37页
        3.3.2 孔隙度(Φ)计算模型第37-38页
        3.3.3 渗透率(K)计算模型第38-39页
        3.3.4 含油饱和度(S_O)计算模型第39-40页
    3.4 模型应用与评价第40-42页
第四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第42-65页
    4.1 建模概述第42-43页
        4.1.1 储层建模原则及方法第42-43页
        4.1.2 建模流程第43页
    4.2 构造模型的建立第43-49页
        4.2.1 构造模型建立方法第44页
        4.2.2 江家店地区X502断块构造建模第44-48页
        4.2.3 构造模型的应用第48-49页
    4.3 属性模型的建立第49-53页
        4.3.1 测井数据离散化第49-50页
        4.3.2 离散数据的数据分析第50-53页
    4.4 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4.4.1 岩相模型的建立第53-55页
        4.4.2 属性参数模型的建立第55-56页
    4.5 属性模型的优选第56-65页
第五章 油藏综合评价第65-74页
    5.1 油藏构造特征及对储层分布影响第65-69页
        5.1.1 研究区构造圈闭类型第65-67页
        5.1.2 断块内油水分布特征及影响原因第67-69页
    5.2 沉积特征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第69-70页
    5.3 有利区块的分布及预测第70-74页
认识与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风格与教学策略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遵义航天中学为例
下一篇:基于问题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