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锂离子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 | 第13-26页 |
1.3.1 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的作用及要求 | 第13-15页 |
1.3.2 隔膜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15-18页 |
1.3.3 隔膜的分类 | 第18-19页 |
1.3.3.1 多微孔薄膜 | 第18页 |
1.3.3.2 无纺布膜 | 第18页 |
1.3.3.3 支撑液膜 | 第18页 |
1.3.3.4 聚合物电解质 | 第18-19页 |
1.3.3.5 离子交换膜 | 第19页 |
1.3.3.6 固体离子导体 | 第19页 |
1.3.4 隔膜的市场 | 第19-20页 |
1.3.5 隔膜的制备工艺 | 第20-23页 |
1.3.5.1 干法 | 第20-21页 |
1.3.5.2 湿法 | 第21-23页 |
1.3.6 隔膜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3.6.1 隔膜润湿性的改性研究 | 第23-25页 |
1.3.6.2 隔膜热稳定性能的改性研究 | 第25-26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热压法制备聚烯烃可调均匀多孔膜 | 第31-41页 |
引言 | 第31页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31页 |
2.2 热压法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2.3 SNA模板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34页 |
2.4 均匀多孔膜的制备 | 第34-40页 |
2.4.1 聚乙烯膜的表征 | 第35页 |
2.4.2 热压法制备可调多孔膜 | 第35-40页 |
2.5 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原子层沉积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机复合隔膜 | 第41-62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3.1.1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42页 |
3.1.2 复合隔膜的制备 | 第42页 |
3.1.3 电池的组装 | 第42-43页 |
3.1.4 复合隔膜厚度的探索实验 | 第43-46页 |
3.2 复合隔膜结构表征及其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3.3.1 涂层厚度及单双面涂层对复合隔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2 复合隔膜吸液率和保液率 | 第49-50页 |
3.3.3 孔隙率 | 第50页 |
3.3.4 机械性能 | 第50-52页 |
3.3.5 热收缩性能 | 第52-53页 |
3.3.6 隔膜热稳定性 | 第53页 |
3.3.7 充放电性能 | 第53-57页 |
3.4 氧化锌涂层的初步研究 | 第57-60页 |
3.4.1 氧化锌复合隔膜表面形貌 | 第58页 |
3.4.2 孔隙率 | 第58-59页 |
3.4.3 吸液率和保液率 | 第59-60页 |
3.5 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倒相法制备多微孔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有机涂层复合隔膜 | 第62-75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3页 |
4.1.1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63页 |
4.1.2 倒相法制备多孔PVDF-HFP/PP复合隔膜 | 第63页 |
4.2 PVDF-HFP/PP复合隔膜的性能表征 | 第63-64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4-73页 |
4.3.1 复合隔膜表面形貌控制 | 第64-69页 |
4.3.1.1 不同聚合物质量分数对形貌影响 | 第64-65页 |
4.3.1.2 干湿法对形貌影响 | 第65-66页 |
4.3.1.3 交联剂对复合隔膜形貌影响 | 第66-67页 |
4.3.1.4 凝固浴对膜形貌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1.5 纳米粒子的添加 | 第68-69页 |
4.3.2 复合隔膜孔隙率 | 第69-70页 |
4.3.3 复合隔膜吸液率和保液率 | 第70-71页 |
4.3.4 热收缩性能 | 第71页 |
4.3.5 充放电性能 | 第71-72页 |
4.3.6 倍率性能 | 第72页 |
4.3.7 循环性能 | 第72-73页 |
4.4 小结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