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劳资纠纷解析 | 第11-14页 |
第一节 劳资纠纷的含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劳资纠纷引发刑事案件的类型及特点 | 第11-12页 |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 | 第11页 |
二、侵犯财产类犯罪 | 第11页 |
三、聚众犯罪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劳资纠纷产生的原因 | 第12-14页 |
一、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本质使然 | 第12页 |
二、劳动者原因 | 第12页 |
三、用人单位原因 | 第12-13页 |
四、劳动者法律自救途径不畅通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刑法介入劳资纠纷必要性之争议 | 第14-17页 |
第一节 对刑法介入劳资纠纷的担忧 | 第14页 |
第二节 刑法介入劳资纠纷的必要性论证 | 第14-17页 |
一、刑法的介入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必然产物 | 第15页 |
二、刑法的介入是弥补现有法律途径不足的有效方式 | 第15-16页 |
三、刑法的介入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 | 第16页 |
四、刑法的介入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途径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西方国家劳动刑法的形成及保护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劳动刑法的起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劳动刑法的立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劳动刑法形成的现实基础 | 第18-19页 |
二、劳动刑法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外国刑法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 第20-22页 |
一、法国劳动者权利的刑法保护 | 第20-21页 |
二、美国劳动者权利的刑法保护 | 第21-22页 |
三、日本劳动者权利的刑法保护 | 第22页 |
四、德国劳动者权利的刑法保护 | 第22页 |
第四节 我国目前对劳动刑法的研究及态度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我国劳动刑法的出场形态之理性定位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我国刑法保护劳资纠纷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 第24-27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背景下刑法介入劳资纠纷的理念更新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合理、理性介入劳资纠纷 | 第28-29页 |
第四节 以相对强制性规范为劳动刑法规范形态 | 第29页 |
第五节 采用以附属刑法为主的立法模式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恶意欠薪入罪及我国刑法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完善建议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恶意欠薪入罪过程及其争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实质探讨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我国刑法介入劳资纠纷的完善建议 | 第35-40页 |
一、劳动者权利的刑法保护范围需要扩大 | 第35-37页 |
二、正确区分欠薪者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 第37页 |
三、应增加危险犯的刑法规范 | 第37页 |
四、适度对欠薪者设置财产刑 | 第37-38页 |
五、是否应当采取专门篇章规定侵犯劳动权的犯罪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