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的问题与背景 | 第12-16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1.2 研究的背景 | 第12-16页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6-22页 |
1.2.1 综合运输体系研究 | 第16-17页 |
1.2.2 完整运输产品研究 | 第17-19页 |
1.2.3 完整运输产品供给方式研究 | 第19-20页 |
1.2.4 中间层组织在运输中的应用研究 | 第20-21页 |
1.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2-23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1.4 论文逻辑主线与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4.2 逻辑主线与章节结构 | 第25-28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需求研究 | 第29-50页 |
2.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内涵分析 | 第29-34页 |
2.1.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定义界定 | 第29-30页 |
2.1.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供给侧及需求侧分析 | 第30-31页 |
2.1.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2.1.4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供给困境分析 | 第33-34页 |
2.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34-38页 |
2.2.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组成 | 第34-35页 |
2.2.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与基本运输产品的需求关系 | 第35-36页 |
2.2.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与基本运输产品的供给关系 | 第36-38页 |
2.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需求的调查 | 第38-41页 |
2.3.1 调查方法及对象 | 第38页 |
2.3.2 调查表的设计 | 第38-39页 |
2.3.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需求调查数据统计 | 第39-41页 |
2.4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需求预测 | 第41-49页 |
2.4.1 非集计模型的应用 | 第43页 |
2.4.2 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43-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中间层组织的构成及伙伴选择研究 | 第50-68页 |
3.1 中间层组织供给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作用及可行性分析 | 第50-54页 |
3.1.1 中间层组织供给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作用分析 | 第50-52页 |
3.1.2 中间层组织供给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 第52-54页 |
3.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组织模式分析 | 第54-59页 |
3.2.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组织特性及类型分析 | 第54-57页 |
3.2.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合作伙伴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3.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合作伙伴选择评判集的构建 | 第59-65页 |
3.3.1 合作伙伴选择的步骤及原则 | 第59-61页 |
3.3.2 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构建 | 第61-62页 |
3.3.3 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62-65页 |
3.4 模糊加权Hamming距离的合作伙伴的模型计算 | 第65-67页 |
3.4.1 模糊Hamming距离内涵 | 第65-66页 |
3.4.2 模糊加权Hamming距离的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定价及收益分配研究 | 第68-82页 |
4.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 | 第68-73页 |
4.1.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定价方法 | 第68-70页 |
4.1.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供给意愿和支付意愿 | 第70-71页 |
4.1.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各阶段定价分析 | 第71-73页 |
4.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收益分配模式研究 | 第73-77页 |
4.2.1 中间层组织下完整旅客运输产品收益分配的特性研究 | 第73-74页 |
4.2.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收益分配原则 | 第74-75页 |
4.2.3 收益分配影响要素分析 | 第75-76页 |
4.2.4 收益分配模式研究 | 第76-77页 |
4.3 多因子二阶段收益分配模型计算 | 第77-80页 |
4.3.1 多因子二阶段收益分配模型基本思路 | 第77页 |
4.3.2 多因子二阶段收益分配模型的主要算法 | 第77-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有效供给框架及关键技术实证应用 | 第82-102页 |
5.1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的有效供给框架 | 第82-85页 |
5.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实现机制的关键技术 | 第85-88页 |
5.3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关键技术的实证分析 | 第88-100页 |
5.3.1 合肥-芜湖完整旅客运输产品实例的基本情况 | 第88-89页 |
5.3.2 完整旅客运输产品实例分析 | 第89-100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100-10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本文取得的成果 | 第102-103页 |
研究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附录 | 第112-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