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勘测论文--土壤、地质和地理勘测论文

基于能量跟踪法的三维数值千枚岩落石机理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 千枚岩工程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分形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第19-20页
        1.2.3 离散元分析方法第20-22页
        1.2.4 边坡落石分析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8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3.2 技术路线第25-28页
第二章 落石的形成机理和诱发条件第28-40页
    2.1 落石定义第28-29页
    2.2 落石发育的地质条件第29-31页
    2.3 落石诱发因素第31-32页
        2.3.1 人为因素第31页
        2.3.2 动植物扰动因素第31页
        2.3.3 降水因素第31-32页
        2.3.4 冻融因素第32页
        2.3.5 地震因素第32页
    2.4 落石的亚稳定岩体破坏分类第32-34页
    2.5 研究区千枚岩落石灾害现场研究第34-38页
        2.5.1 气象、水文第34-35页
        2.5.2 地层岩性和构造第35-36页
        2.5.3 不良地质第36-38页
    2.6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千枚岩落石的物理力学工程特性第40-58页
    3.1 千枚岩落石体矿物类别、成分和微观特性第40-42页
    3.2 千枚岩落石体基本物理性质第42-43页
    3.3 千枚岩落石块体级配分析第43-46页
    3.4 千枚岩落石体水理特性第46-49页
        3.4.1 耐崩解特性第46-48页
        3.4.2 膨胀特性第48-49页
    3.5 千枚岩落石体力学特性第49-52页
        3.5.1 点荷载强度第49-51页
        3.5.2 抗压强度第51-52页
    3.6 千枚岩落石体大型三轴试验特性第52-56页
    3.7 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千枚岩落石的破碎和运动特性第58-92页
    4.1 落石的破碎形式第58-60页
    4.2 落石的破碎的量化指标第60-61页
    4.3 千枚岩落石的改良撞击试验第61-83页
        4.3.1 千枚岩落石体取样第61-63页
        4.3.2 试验仪器第63页
        4.3.3 撞击试验设计第63页
        4.3.4 试验步骤第63-64页
        4.3.5 试验数据分析第64-83页
    4.4 落石的运动特性第83-90页
        4.4.1 落石的基本运动模式第84-87页
        4.4.2 落石的碰撞系数第87-88页
        4.4.3 落石的摩擦因素第88-90页
    4.5 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千枚岩落石体的分形分布特性第92-113页
    5.1 分形理论第92-97页
        5.1.1 分形理论简介第92-93页
        5.1.2 分型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第93-97页
    5.2 分形理论的应用第97-98页
    5.3 岩土体粒度分布分形研究理论推导第98-100页
        5.3.1 颗粒数目分布分形函数第98-99页
        5.3.2 体积分布分形函数第99-100页
        5.3.3 质量分布分形函数第100页
    5.4 岩土体随机模糊分维理论方法第100-103页
        5.4.1 粒度分布分维和级配曲线的关系第100-101页
        5.4.2 随机模糊线性回归分维方法第101-103页
    5.5 工程区域内千枚岩落石体的分布分形特性第103-111页
        5.5.1 千枚岩落石体类别和风化程度影响的分维值第103-104页
        5.5.2 边坡高度影响的千枚岩落石体的分维值第104-108页
        5.5.3 撞击作用的千枚岩落石体分维值第108-111页
    5.6 小结第111-113页
第六章 边坡落石离散元分析方法第113-123页
    6.1 引言第113-115页
    6.2 冲量法:单点碰撞接触模型第115-118页
    6.3 冲量考虑摩擦第118-119页
    6.4 能量跟踪:单点碰撞第119-120页
        6.4.1 阶段一第119-120页
        6.4.2 阶段二第120页
        6.4.3 阶段三第120页
    6.5 能量跟踪:多点碰撞第120-122页
        6.5.1 阶段一第121页
        6.5.2 阶段二第121页
        6.5.3 阶段三第121-122页
    6.6 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千枚岩落石体运动数值模拟分析第123-153页
    7.1 基于能量跟踪法的边坡落石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第124-144页
        7.1.1 基于边坡形式和角度的千枚岩落石风险分析第124-134页
        7.1.2 基于运动模式的千枚岩落石风险分析第134-138页
        7.1.3 基于边坡高度的千枚岩落石风险分析第138-140页
        7.1.4 基于落石体尺寸的千枚岩落石风险分析第140-142页
        7.1.5 基于落石体粒径分布的千枚岩落石风险分析第142-144页
    7.2 边坡防护措施第144-149页
        7.2.1 主动防护第145-147页
        7.2.2 被动防护第147-149页
    7.3 研究区域内高速公路沿线千枚岩落石的防护第149-151页
    7.4 小结第151-15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3-157页
    8.1 结论第153-154页
    8.2 创新点第154-155页
    8.3 展望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整旅客运输产品供给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线的力量—论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