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牛副流感病毒3型HN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重组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缩写词语表第10-17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7-37页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7-31页
        1.1 IBRV概况第17-26页
            1.1.1 病原学特性第17-20页
            1.1.2 流行现状第20-22页
            1.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第22-25页
            1.1.4 临床症状第25-26页
        1.2 诊断技术第26-27页
            1.2.1 病原学检测第26页
            1.2.2 血清学检测第26-27页
        1.3 防制措施第27-31页
            1.3.1 常规疫苗第27-28页
            1.3.2 新型疫苗第28-31页
    第二章 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研究进展第31-37页
        2.1 BPIV3概况第31-34页
            2.1.1 病原学特征第31-32页
            2.1.2 流行现状第32-33页
            2.1.3 病毒感染特点第33页
            2.1.4 临床症状第33页
            2.1.5 HN基因是BPIV3的主要保护性抗原第33-34页
        2.2 诊断技术第34-35页
            2.2.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第34页
            2.2.2 免疫学诊断方法第34-35页
            2.2.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第35页
        2.3 防制措施第35-37页
            2.3.1 常规疫苗第35-36页
            2.3.2 新型疫苗第36-37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37-87页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气溶胶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7-44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1.1.1 病毒株第37页
            1.1.2 菌株、试剂与仪器第37页
            1.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7-38页
            1.1.4 待测样本的制备第38页
            1.1.5 标准质粒阳性模板的制备第38-39页
            1.1.6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条件的确立第39页
            1.1.7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9页
            1.1.8 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试验第39页
            1.1.9 气溶胶样本的检测第39-40页
        1.2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1.2.1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确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0-41页
            1.2.2 特异性试验第41页
            1.2.3 敏感性试验第41-42页
            1.2.4 重复性试验第42页
            1.2.5 临床气溶胶样本的检测第42-43页
        1.3 讨论第43页
        1.4 小结第43-44页
    第二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K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44-5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2.1.1 病毒株与细胞第44页
            2.1.2 试剂与仪器第44页
            2.1.3 引物合成第44-45页
            2.1.4 病毒增殖及基因组DNA的制备第45页
            2.1.5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45-46页
            2.1.6 重组质粒pcDNA3.1(+)-TKup及pEASY-T3-TED的构建第46页
            2.1.7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46页
            2.1.8 转移载体质粒的大量制备第46-47页
            2.1.9 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IBRV基因组DNA的共转染第47页
            2.1.10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47-48页
            2.1.11 重组病毒IBRV TK-/GFP+的鉴定第48页
            2.1.12 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TCID50的测定第48页
            2.1.13 不同代次重组病毒GFP基因的扩增第48页
        2.2 结果第48-55页
            2.2.1 转移载体构建所需基因片段扩增第48-50页
            2.2.2 各个目的片段连接到载体后重组质粒的PCR鉴定第50-51页
            2.2.3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51-53页
            2.2.4 重组病毒的筛选和纯化第53页
            2.2.5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53-54页
            2.2.6 重组病毒和亲本病毒TCID50的测定第54页
            2.2.7 不同代次重组病毒GFP基因的扩增第54-55页
        2.3 讨论第55页
            2.3.1 细胞转染第55页
            2.3.2 重组病毒的获得第55页
            2.3.3 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第55页
        2.4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56-6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6-60页
            3.1.1 病毒株与细胞第56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56页
            3.1.3 引物合成第56-57页
            3.1.4 病毒增殖及基因组DNA的获得第57页
            3.1.5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57-58页
            3.1.6 重组质粒pcDNA3.1(+)-gEup及pEASY-T3-GED的构建第58页
            3.1.7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58页
            3.1.8 转移载体质粒的大量制备第58-59页
            3.1.9 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IBRV基因组DNA的共转染第59页
            3.1.10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59-60页
            3.1.11 重组病毒IBRV gE-/EGFP+的鉴定第60页
            3.1.12 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TCID50的测定第60页
            3.1.13 不同代次重组病毒GFP基因的扩增第60页
        3.2 结果第60-66页
            3.2.1 各个目的片段扩增第60-62页
            3.2.2 各个目的片段连接载体及重组质粒的鉴定第62页
            3.2.3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62-64页
            3.2.4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64页
            3.2.5 重组病毒的鉴定第64-65页
            3.2.6 重组病毒和亲本病毒TCID50的测定第65页
            3.2.7 不同代次重组病毒GFP基因的扩增第65-66页
        3.3 讨论第66页
        3.4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BPIV3 HN基因的表达鉴定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67-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7-72页
            4.1.1 病毒株与细胞第67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67-68页
            4.1.3 病毒基因组的提取第68页
            4.1.4 引物合成第68页
            4.1.5 BPIV3 H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第68-70页
            4.1.6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效价测定及特异性检测第70-71页
            4.1.7 病毒的增殖及中和实验第71-72页
        4.2 实验结果第72-74页
            4.2.1 重组载体pET32a(+)-HN的获得第72页
            4.2.2 诱导表达及纯化第72-73页
            4.2.3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第73页
            4.2.4 血清中和实验第73-74页
        4.3 讨论第74页
        4.4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表达牛副流感病毒HN基因的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构建及鉴定第75-8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5-80页
            5.1.1 病毒株与细胞第75页
            5.1.2 试剂与仪器第75页
            5.1.3 引物合成第75-76页
            5.1.4 病毒增殖及基因组DNA的制备第76页
            5.1.5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76-77页
            5.1.6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77页
            5.1.7 转移载体质粒的大量制备第77-78页
            5.1.8 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IBRV基因组DNA的共转染第78页
            5.1.9 重组病毒的纯化第78页
            5.1.10 重组病毒IBRV gE-/HN+的PCR鉴定第78-79页
            5.1.11 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TCID50的测定第79页
            5.1.12 HN基因表达的检测第79-80页
            5.1.13 HN基因在病毒中的稳定性第80页
        5.2 结果第80-86页
            5.2.1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80-82页
            5.2.2 转移载体的构建第82-83页
            5.2.3 重组病毒IBRV gE-/HN+的筛选第83-84页
            5.2.4 重组病毒和亲本病毒TCID50的测定第84-85页
            5.2.5 HN基因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第85页
            5.2.6 HN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85-86页
        5.3 讨论第86页
        5.4 小结第86-87页
创新与特色第87-88页
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106页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雪人小微型连锁快餐店工作设计改善研究
下一篇:新疆T医院人才流失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