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8页 |
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6页 |
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18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20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变迁 | 第20-37页 |
1.1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20-25页 |
1.1.1 关于城市基层社会 | 第20-22页 |
1.1.2 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22-25页 |
1.2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变迁 | 第25-31页 |
1.2.1 早期管理制度的确立与转变 | 第25-28页 |
1.2.2 社区制的探索和确立 | 第28-31页 |
1.3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功能的转变 | 第31-35页 |
1.3.1 社会管理的理念的变迁:变管制为服务 | 第31-33页 |
1.3.2 社会管理的形式的变迁:从统治到治理 | 第33-34页 |
1.3.3 社会管理的公共权力配置的变迁:从集权到分权 | 第34-35页 |
1.4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的变革 | 第35-37页 |
1.4.1 行政一元化管理体制松动 | 第35-36页 |
1.4.2 双向运行机制的成型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变迁的动力探究 | 第37-50页 |
2.1 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变迁的动力系统 | 第37-39页 |
2.2 变迁的推动力——外源性促进动力 | 第39-43页 |
2.2.1 经济发展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转变 | 第40页 |
2.2.2 社会变革促进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转变 | 第40-42页 |
2.2.3 技术进步助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转变 | 第42页 |
2.2.4 全球化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转变 | 第42-43页 |
2.3 变迁的牵引力——内源性牵引动力 | 第43-45页 |
2.3.1 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提供理论驱引 | 第44页 |
2.3.2 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管理制度转变的前提 | 第44-45页 |
2.4 变迁的自我更新力系统——内生结构性动力 | 第45-47页 |
2.4.1 政府职能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收敛 | 第45-46页 |
2.4.2 单位制与街居制的超载催生新的整合功能 | 第46-47页 |
2.5 变迁的支撑力系统——正式制度保障 | 第47-49页 |
2.5.1 经济体制改革 | 第47-48页 |
2.5.2 政治体制改革 | 第48-49页 |
2.6 非正式制度对变迁的影响——从微观个体到制度演化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变迁的规律和发展建议 | 第50-61页 |
3.1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变迁的规律 | 第50-53页 |
3.1.1 管理的目标向“善治”发展 | 第50-51页 |
3.1.2 管理主体多元化 | 第51页 |
3.1.3 管理职能服务化 | 第51-52页 |
3.1.4 管理方式法治化 | 第52-53页 |
3.2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53-54页 |
3.2.1 协调主导与参与 | 第53页 |
3.2.2 把握整体与局部 | 第53-54页 |
3.2.3 兼顾效率与公平 | 第54页 |
3.3 关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建议 | 第54-61页 |
3.3.1 界定政府权责,优化政府职能 | 第54-56页 |
3.3.2 回应社会需求,创新管理方式 | 第56-57页 |
3.3.3 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 第57-58页 |
3.3.4 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改革创新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