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 DNA损伤修复与碱基切除修复 | 第9-12页 |
1.1 DNA损伤及修复方式简述 | 第9-10页 |
1.2 DNA碱基切除修复 | 第10-12页 |
2 DNA聚合酶β(Polβ) | 第12-18页 |
2.1 Polβ的结构 | 第12-13页 |
2.2 Polβ的功能及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3 PolβR137的位点介绍 | 第14-15页 |
2.3.1 PolβR137是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 | 第14-15页 |
2.3.2 PolβR137是甲基化位点 | 第15页 |
2.4 Polβ突变体与癌症 | 第15-18页 |
2.4.1 与肠癌相关的DNA Polβ突变体 | 第16页 |
2.4.2 与胃癌相关的DNA Polβ突变体 | 第16页 |
2.4.3 与前列腺癌相关的DNA Polβ突变体 | 第16-18页 |
实验研究 | 第18-42页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3.1 转基因技术获得Po1βR137Q knockin小鼠 | 第18-19页 |
3.2 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和培养 | 第19-20页 |
3.3 细胞生长曲线 | 第20页 |
3.4 细胞敏感性实验 | 第20页 |
3.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20页 |
3.6 组织蛋白提取 | 第20-21页 |
3.6.1 RIPA蛋白裂解液配方 | 第21页 |
3.7 免疫印迹实验 | 第21页 |
3.8 免疫荧光实验 | 第21-22页 |
3.9 碱基切除修复实验 | 第22-23页 |
3.9.1 同位素电泳上样buffer配方 | 第22页 |
3.9.2 电泳缓冲液TBE配方 | 第22-23页 |
3.9.3 15%变性胶配方 | 第23页 |
3.10 中期细胞染色体分析实验 | 第23页 |
3.11 TUNEL实验 | 第23-24页 |
3.12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5-39页 |
4.1 DNA聚合酶βR137Q突变小鼠胚胎异常 | 第25-26页 |
4.2 R137Q细胞增殖慢,凋亡率高 | 第26-29页 |
4.2.1 R137Q细胞增殖相对较慢 | 第26-27页 |
4.2.2 R137Q细胞的周期检验点被激活 | 第27-28页 |
4.2.3 R137Q细胞凋亡增加 | 第28-29页 |
4.3 R137Q细胞出现更多的的染色体断裂 | 第29-30页 |
4.4 研究R137Q突变对DNA聚合酶在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功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4.4.1 胚胎组织裂解液中DNA聚合酶βR137Q的碱基切除修复能力下降 | 第30-31页 |
4.4.2 细胞裂解液中R137Q碱基切除修复能力下降 | 第31-32页 |
4.5 R137Q细胞中DNA损伤积累 | 第32-35页 |
4.5.1 R137Q胚胎组织和细胞中的γH2AX表达量明显升高 | 第33-34页 |
4.5.2 R137Q细胞的53BP1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和Polβ~(WT/R137Q) | 第34-35页 |
4.6 R137Q细胞对DNA损伤试剂敏感性增加 | 第35-37页 |
4.7 R137Q细胞经过DNA损伤试剂处理后凋亡率明显升高 | 第37-39页 |
5 总结与讨论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