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南宁市城市概况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一) 地名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南宁和各地研究街巷名称情况 | 第10-11页 |
三、研究对象和思路 | 第11页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历史考证法 | 第12-13页 |
(二)文献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3页 |
(四)实地考察法 | 第13页 |
(五)分类研究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的语言结构分析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的音节结构 | 第14-16页 |
一、区别字+标志字的结构 | 第14-15页 |
二、音节的多样性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南宁街巷名称的语法分析 | 第16-20页 |
一、单纯词 | 第17页 |
二、合成词 | 第17-18页 |
三、词组街巷名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的高频语素统计与分析 | 第20-23页 |
第一节 语素统计 | 第20页 |
第二节 高频语素的统计与分析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的命名法及命名类型分析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名称命名法 | 第23页 |
第二节 名称命名类型分析 | 第23-28页 |
一、描述性地名 | 第23-25页 |
二、记叙性地名 | 第25-26页 |
三、寓托性地名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中特殊类字的考释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含“那”字街巷名称考释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含“塘”字街巷名称考释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含“象”字街巷名称考释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含“圩”字街巷名称考释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含“岭”字街巷名称考释 | 第32页 |
第六节“堽”和“埌”的地名名称书写 | 第32-34页 |
一、堽的使用 | 第32-33页 |
二、埌的使用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命名反映地理和历史人文信息 | 第34-38页 |
第一节 自然环境信息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历史人文信息 | 第36-38页 |
一、与古老地名有关 | 第36-37页 |
二、与相传神话典故有关 | 第37页 |
三、文物遗迹有关 | 第37-38页 |
第六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与社会因素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社会政治因素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社会经济因素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 | 第40-42页 |
一、宗教图腾崇拜 | 第40-41页 |
二、盘古文化 | 第41页 |
三、文化遗产 | 第41-42页 |
第四节 社会心理因素 | 第42-43页 |
第七章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一、特色老街巷名未保留 | 第43页 |
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缓慢 | 第43-44页 |
三、有近音和同音路名出现 | 第44-45页 |
四、“南武大道”和“邕武路”中对“武”的误解 | 第45页 |
第二节 南宁市区街巷名称规范性建议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61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