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区域法制现代化的新模式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全球化下中国区域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演进 | 第10-18页 |
(一) 全球化与法制现代化 | 第10-12页 |
1、法律全球化 | 第10-11页 |
2、法制现代化 | 第11-12页 |
3、区域法制现代化 | 第12页 |
(二) 中国区域法制现代化模式分析 | 第12-14页 |
1、条约驱动型法制建构模式 | 第13页 |
2、自主推动型法制建构模式 | 第13-14页 |
3、中国现行区域法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 第14页 |
(三) 中国区域法制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1、强制性制度变迁中政府权力过大 | 第15页 |
2、法律移植中本土文化的缺失 | 第15页 |
3、法制建设中市场与公民个人作用的缺位 | 第15-16页 |
4、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参与度不足 | 第16-18页 |
二、上海自贸区法制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 第18-29页 |
(一)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法制现代化 | 第18-20页 |
1、试点实行“先入区,后报关”的进出境监管模式 | 第19页 |
2、货物在监管区内流转手续简化 | 第19-20页 |
3、建立信息化监管模式 | 第20页 |
(二) 上海自贸区的投资法制现代化 | 第20-23页 |
1、外资准入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 第20-22页 |
2、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三)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法制现代化 | 第23-25页 |
1、利率市场化 | 第23-25页 |
2、发展离岸金融服务 | 第25页 |
(四) 上海自贸区的争端解决法制现代化 | 第25-29页 |
1、建立专门司法审判机构 | 第25-26页 |
2 、商事仲裁制度创新 | 第26-29页 |
三、上海自贸区法制现代化的困境 | 第29-36页 |
(一) 贸易法制现代化困境 | 第29-30页 |
1、未落实区内自由与境内区外企业通关便利 | 第29-30页 |
2、海关尚未与外商投资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 第30页 |
(二) 投资法制现代化困境 | 第30-33页 |
1、外资准入放宽加大监管难度 | 第30-31页 |
2、投资自由化对国家安全的冲击 | 第31-33页 |
3、负面清单与其它的法律制度存在冲突 | 第33页 |
(三) 金融法制现代化困境 | 第33-34页 |
1、金融风险大幅上升 | 第33-34页 |
2、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的不足 | 第34页 |
(四) 争端解决法制现代化困境 | 第34-36页 |
1、区内外管辖权的难以确定 | 第34-35页 |
2、仲裁机构缺乏独立性 | 第35-36页 |
四、上海自贸区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 第36-43页 |
(一) 贸易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 第36-37页 |
1、明确区内自由原则,便捷国内货物进入自贸区 | 第36-37页 |
2、尝试建立企业自律的诚信海关监管模式 | 第37页 |
(二) 投资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 第37-38页 |
1、经济主权对上海自贸区经济安全的保障 | 第37-38页 |
2、梳理与修改国内有关法律法规 | 第38页 |
(三) 金融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 第38-40页 |
1、探索建立灵活的金融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2、构建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 | 第40页 |
(四) 争端解决法制现代的发展 | 第40-43页 |
1、赋予自贸区法庭集中管辖权 | 第40-41页 |
2、引入临时仲裁机制 | 第41页 |
3、尝试在自贸区引入调解机制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