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有序结构的调控及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9页
    1.1 前言第9-10页
    1.2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研究进展第10-21页
        1.2.1 本体自组装第11-13页
        1.2.2 外场诱导自组装第13-16页
            1.2.2.1 层状嵌段共聚物外场诱导自组装第13-14页
            1.2.2.2 柱状嵌段共聚物外场诱导自组装第14-15页
            1.2.2.3 球状嵌段共聚物外场诱导自组装第15-16页
        1.2.3 圆柱受限自组装第16-18页
        1.2.4 纳米粒子诱导自组装第18-21页
            1.2.4.1 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第18页
            1.2.4.2 纳米粒子体积分数的影响第18-19页
            1.2.4.3 纳米粒子表面性质的影响第19页
            1.2.4.4 纳米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9-20页
            1.2.4.5 纳米粒子形状的影响第20-21页
    1.3 聚合物体系相分离理论第21-24页
        1.3.1 相分离热力学理论第21-23页
        1.3.2 相分离动力学理论第23-24页
    1.4 理论模拟方法第24-27页
        1.4.1 元胞动力学方法第25-26页
        1.4.2 布朗动力学方法第26-27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振荡剪切场和圆柱受限共同作用下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第29-43页
    2.1 引言第29-32页
    2.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32-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2.3.1 小管径下,剪切场对聚合物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第34-36页
        2.3.2 中管径下,剪切场对聚合物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第36-39页
        2.3.3 大管径下,剪切场对聚合物体系相行为的影响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不同表面化学纳米棒诱导下对称嵌段共聚物的相转变第43-61页
    3.1 引言第43-45页
    3.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45-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3.3.1 不同表面化学纳米棒诱导的相转变第48-52页
        3.3.2 演化过程第52-53页
        3.3.3 棒性质的影响第53-55页
        3.3.4 其他参数的影响第55-59页
            3.3.4.1 棒与相相互作用第56页
            3.3.4.2 棒与棒相互作用第56-57页
            3.3.4.2 棒长与聚合度第57-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不同性质纳米棒诱导下非对称嵌段共聚物的相转变第61-77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模型与计算方法第62-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4.3.1 不同性质纳米棒诱导的相转变第65-68页
        4.3.2 演化过程第68-71页
        4.3.3 纳米棒数目的影响第71-72页
        4.3.4 浸润强度的影响第72-73页
        4.3.5 聚合度的影响第73-74页
        4.3.6 棒-棒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7-81页
    5.1 论文总结第77-79页
    5.2 今后工作的设想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处理与离子液体萃取在食品加工与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权衡策略与代价分析及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