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苏南某市D小学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9-18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一) 阅读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第9页
        (二)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提出了新要求第9页
        (三)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6页
        (一) 有关教学设计内涵的研究第10-13页
        (二) 有关语文教学设计定义及理论的研究第13-14页
        (三) 有关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第14-15页
        (四)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5-16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6页
    一、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一) 阅读教学第18页
        (二) 教学设计第18页
        (三) 语文教学设计第18页
        (四) 阅读教学设计第18-19页
    二、建构主义理论第19-21页
        (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第19页
        (二) 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第19-20页
        (三) 建构主义理论的意义第20-21页
    三、全人教育理念第21-23页
        (一)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第21页
        (二) 全人教育理念的特点第21-22页
        (三) 全人教育理念的意义第22-23页
    四、情境教学理念第23-26页
        (一) 情境教学理念的内涵第23页
        (二) 情境教学理念特点第23-24页
        (三) 情景教学理念的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调查研究第26-37页
    一、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第26-28页
    二、教师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第28-29页
    三、教师阅读教学资源的选择第29-31页
    四、教师阅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第31-32页
    五、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第32-34页
    六、教师阅读教学活动评价的设计第34-37页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第37-43页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一) 教师忽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第37页
        (二) 教学目标的运用较笼统第37-38页
        (三) 教学资源的运用单一第38页
        (四) 教学重难点的选择不当第38-39页
        (五) 教学方法的设计形式单一第39页
        (六) 教学评价形式的设计针对性不强第39-40页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0-43页
        (一) 对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理解模糊第40页
        (二) 缺乏开发教学资源的观念第40-41页
        (三) 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深入第41页
        (四) 交际互动设计实施困难第41-42页
        (五) 评价设计缺乏明确标准第42-43页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改进对策第43-51页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第43-44页
        (一) 精心预设,为生成留有空间第43页
        (二) 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第43页
        (三) 指导学生形成发现、探究的观念第43-44页
    二、教学目标由笼统转为明确第44-45页
        (一) 提高对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第44页
        (二) 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第44-45页
        (三) 正确表述教学目标第45页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第45-46页
        (一) 教师的情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第45-46页
        (二) 语文教学资源库的深层开发与利用第46页
    四、教学内容的多重性第46-47页
        (一) 确定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第46-47页
        (二) 活化课文第47页
        (三) 从学生角度找内容第47页
    五、提升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第47-49页
        (一) 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第47-48页
        (二) 情境设计体现真实性第48页
        (三) 打破固化格局构建新型交互小组第48页
        (四)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第48-49页
    六、多渠道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第49-51页
        (一)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价第49页
        (二) 以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阅读第49-50页
        (三) 关注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评价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动性:对孙康宜性别研究的考察
下一篇:论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