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5-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动物 | 第19-20页 |
2.2 脑片及电生理记录 | 第20-21页 |
2.3 免疫组化 | 第21页 |
2.4 动物手术 | 第21-22页 |
2.5 在体记录 | 第22-23页 |
2.6 光刺激 | 第23页 |
2.7 纺锤波的检测方法 | 第23页 |
2.8 能谱分析 | 第23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2.10 文章中所用符号及全称 | 第24-25页 |
3 结果 | 第25-40页 |
3.1 光刺激丘脑网状核胆碱能纤维诱导出睡眠纺锤波 | 第25-27页 |
3.2 光刺激丘脑网状核胆碱能神经末梢促进睡眠 | 第27-29页 |
3.3 光激活停止后小鼠睡眠的恢复情况 | 第29-30页 |
3.4 胆碱能投射诱导出的睡眠纺锤波与非快动眼睡眠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3.5 胆碱能投射调控丘脑网状核γ氨基丁酸能能神经元的兴奋性 | 第31-33页 |
3.6 丘脑网状核中N型胆碱能α7受体介导PV-阳性神经元上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 第33-35页 |
3.7 MLA阻断丘脑网状核胆碱能投射激活所诱导的睡眠 | 第35-36页 |
3.8 MLA阻断白天小鼠的自发睡眠 | 第36-37页 |
3.9 直接激活丘脑网状核γ氨基丁酸能能神经元促进睡眠并改变睡眠的时相结构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4-63页 |
6 综述 | 第63-93页 |
6.1 光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 第63-66页 |
6.2 光遗传学的工具 | 第66-72页 |
6.2.1 兴奋性光敏感通道 | 第67-69页 |
6.2.2 抑制性光敏感通道 | 第69-72页 |
6.3 光敏感通道导入到神经元的方式 | 第72-74页 |
6.3.1 病毒作为载体 | 第72-73页 |
6.3.2 转基因动物 | 第73-74页 |
6.4 光遗传学的应用 | 第74-80页 |
6.4.1 神经环路的功能研究 | 第74-75页 |
6.4.2 对疾病的研究 | 第75-78页 |
6.4.3 肿瘤,细胞生物学和其他领域 | 第78-80页 |
6.5 光遗传学现状及未来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