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增益—折射率复合导引大模场光纤的设计、制备与增益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4页
    1.1 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历史第10-11页
    1.2 大模场光纤技术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GG-IAG大模场光纤的结构与设计理论第14-17页
        1.3.1 GG-IAG光纤的结构第14-15页
        1.3.2 GG-IAG光纤设计理论第15-17页
    1.4 GG-IAG大模场光纤的研究现状第17-32页
        1.4.1 理论研究第17-26页
        1.4.2 实验研究第26-32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工作第32-33页
    1.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 增益导引-折射率反(交叉)导引大模场光纤激光器阈值特性分析第34-55页
    2.1 单端泵浦掺钕GG-IAG光纤激光器阈值特性分析第34-41页
        2.1.1 钕离子能级结构与速率方程第34-36页
        2.1.2 理论计算第36-39页
        2.1.3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2.2 侧面均匀泵浦掺钕GG-IAG光纤激光器阈值特性分析第41-47页
        2.2.1 理论分析第42-43页
        2.2.2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2.3 增益导引-折射率交叉导引掺钕光纤激光器激光特性分析第47-54页
        2.3.1 理论分析第47-48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增益导引-折射率交替导引大模场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及其热效应分析第55-72页
    3.1 GGIA-G光纤的结构及单模条件第55-58页
        3.1.1 GGIA-G光纤的结构第55-56页
        3.1.2 GGIA-G光纤的单模条件第56-58页
    3.2 GGIA-G光纤的激光输出特性研究第58-66页
        3.2.1 GGIA-G光纤激光器结构及速率方程第58-61页
        3.2.2 GGIA-G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模拟及分析第61-66页
    3.3 GGIA-G光纤激光器的三维稳态热效应分析第66-71页
        3.3.1 GGIA-G光纤激光器三维热效应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第66-69页
        3.3.2 GGIA-G光纤激光器三维热效应模拟结果分析第69-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光纤预制棒用掺钕磷酸盐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72-91页
    4.1 磷酸盐光学玻璃的设计与制备第73-75页
        4.1.1 玻璃原料与配方设计第73-75页
        4.1.2 玻璃材料的制备第75页
    4.2 激光玻璃材料光谱性能研究基本理论第75-78页
        4.2.1 Judd-Ofelt理论第75-78页
        4.2.2 McCumber理论第78页
    4.3 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材料性能研究第78-85页
        4.3.1 玻璃密度的测试与计算第78页
        4.3.2 离子掺杂浓度的计算第78-79页
        4.3.3 玻璃折射率的测定与拟合第79-80页
        4.3.4 玻璃材料热性能研究第80-81页
        4.3.5 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材料的光谱性能第81-85页
    4.4 光纤预制棒玻璃材料的制备第85-90页
        4.4.1 玻璃材料的制备第85-87页
        4.4.2 玻璃性能研究第87-90页
    4.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光纤的制备与激光性能研究第91-113页
    5.1 光纤预制棒的制备研究第91-96页
        5.1.1 玻璃光纤预制棒的制备方法第91-94页
        5.1.2 挤压法制备光纤预制棒第94-95页
        5.1.3 管棒法制备光纤预制棒第95-96页
    5.2 光纤的制备与端面处理研究第96-99页
        5.2.1 光纤的制备第96-98页
        5.2.2 光纤端面处理第98-99页
    5.3 光纤光学性能研究第99-104页
        5.3.1 光纤的受激辐射谱第99-100页
        5.3.2 纤芯-包层折射率差第100-101页
        5.3.3 光纤的光学吸收与损耗特性第101-103页
        5.3.4 光纤的热损伤阈值特性第103-104页
    5.4 光纤激光器与放大器实验研究第104-112页
        5.4.1 泵浦源特性第104-108页
        5.4.2 腔镜特性第108页
        5.4.3 端面泵浦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第108-110页
        5.4.4 端面泵浦光纤放大器实验研究第110-112页
    5.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6.1 工作总结第113-115页
    6.2 工作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2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22-123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23-124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丘脑网状核胆碱能投射对睡眠的调控
下一篇:嗜酸性粒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