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句法论文

“有”“无”构词、句法组配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1.1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2 “有”“无”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3 反义词的不对称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页
    1.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语料来源第14-16页
2. “有”“无”在构词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第16-28页
    2.1 构词能力上的不对称第17-18页
        2.1.1 构词数量第17页
        2.1.2 使用频率第17-18页
    2.2 构词形式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第18-27页
        2.2.1 形式对称第18-22页
        2.2.2 形式不对称第22-27页
    2.3 小结第27-28页
3. “有”“无”在句法组配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第28-40页
    3.1 与副词组配的对称和不对称第28-33页
        3.1.1 组配副词的音节数第28-29页
        3.1.2 组配副词的种类数第29-33页
    3.2 与名词组配的对称与不对称第33-38页
        3.2.1 “有/无+N”中N的语义韵第33-35页
        3.2.2 “有/无+A+N”中定语A的语义韵第35-36页
        3.2.3 “有/无+m+N”中的数词m第36-38页
    3.3 与动词组配的对称与不对称第38-39页
        3.3.1 与能愿动词、比似动词组配第38页
        3.3.2 与存现动词、变化动词组配第38-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4. “有”“无”不对称性的原因探究第40-45页
    4.1 语言内部的原因第40-42页
        4.1.1 音节约束的影响第40页
        4.1.2 语义相容性的影响第40-41页
        4.1.3 语义场交叉的影响第41-42页
    4.2 语言外部的原因第42-45页
        4.2.1 心理原因第42-43页
        4.2.2 认知原因第43页
        4.2.3 经济原则第43-44页
        4.2.4 礼貌原则第44-45页
5.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添加乙醇燃料对柴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考虑需求响应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经济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