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契合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第11页
        1.1.2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现状分析第12-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3 综合评述第18页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1 研究目的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9-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页
        1.5.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人地协调观”的内涵解读第20-34页
    2.1 “人地协调观”的解读基础第20-29页
        2.1.1 人地观念的历史发展第20-22页
        2.1.2 核心素养的本质探讨第22-25页
        2.1.3 英美和我国地理课程文件的提取与分析第25-29页
    2.2 “人地协调观”内涵体系的构建第29-33页
        2.2.1 构建思路的整理第30页
        2.2.2 内涵体系的确定第30-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人地协调观”的教学思路与问卷编制第34-44页
    3.1 “人地协调观”的教学思路梳理第34-41页
        3.1.1 “人地协调观”形成过程的剖析第34-38页
        3.1.2 “人地协调观”的教学思路第38-41页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第41-43页
        3.2.1 问卷的设计第41页
        3.2.2 问卷的修改第41-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武汉市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现状与改进策略第44-58页
    4.1 调查目的第44页
    4.2 调查实施第44页
    4.3 数据分析第44-52页
        4.3.1 样本的背景分析第44-45页
        4.3.2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现状分析第45-50页
        4.3.3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差异性分析第50-52页
    4.4 调查结论第52-53页
    4.5 改进策略第53-57页
        4.5.1 培养教师自身的“人地协调观”第53-54页
        4.5.2 增强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意识第54-55页
        4.5.3 提高教师“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能力第55-56页
        4.5.4 建设“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客观条件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8-59页
    5.1 总结第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第63-76页
学术经历和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通过自分泌CCL5促进内皮细胞分化和肿瘤血管形成
下一篇:C5a/C5aR通路促FGL2表达在结肠癌中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