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吸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半导体复合材料第15-18页
        1.2.1 半导体复合材料概述第15页
        1.2.2 p—n异质结理论及其界面的电荷迁移规律第15-17页
        1.2.3 p—n型异质结储能型光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p—型半导体氢氧化镍第18-21页
        1.3.1 氢氧化镍的结构第18-19页
        1.3.2 氢氧化镍制备中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1.3.3 花状氢氧化镍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4 n—型半导体二氧化钛第21-24页
        1.4.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第21-22页
        1.4.2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过程第22-23页
        1.4.3 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因素第23页
        1.4.4 二氧化钛在光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5 氢氧化镍和二氧化钛复合物研究进展第24-26页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6-28页
        1.6.1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26页
        1.6.2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26-27页
        1.6.3 本文的创新性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8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8-29页
        2.1.1 实验试剂第28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2.2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制备第29-32页
        2.2.1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的制备第29-30页
        2.2.2 二氧化钛的制备第30-31页
        2.2.3 复合物的制备第31-32页
    2.3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表征第32-33页
        2.3.1 SEM测试第32页
        2.3.2 TEM测试第32页
        2.3.3 XRD测试第32-33页
        2.3.4 BET测试第33页
    2.4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性能测试第33-36页
        2.4.1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吸附性能测试第33-34页
        2.4.2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4-35页
        2.4.3 复合物的储能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5-36页
    2.5 分析方法第36-38页
第三章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表征第38-56页
    3.1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的表征第38-46页
        3.1.1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制备影响的因素第38-43页
        3.1.2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的表征第43-46页
    3.2 二氧化钛的表征第46-50页
        3.2.1 二氧化钛的TEM测试第46-48页
        3.2.2 二氧化钛的XRD测试第48-50页
    3.3 复合物的表征第50-54页
        3.3.1 一步合成法制备的复合物的表征第50-51页
        3.3.2 分步合成法制备的复合物的表征第5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吸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6-78页
    4.1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的吸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6-63页
        4.1.1 花状氢氧化镍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6-60页
        4.1.2 花状氢氧化镍的光催化性能研究实验第60-63页
    4.2 二氧化钛的吸附、光催化性能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4.2.1 二氧化钛的吸附性能结果与分析第63-64页
        4.2.2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4-67页
    4.3 复合物的吸附、光催化和储能光催化性能结果与分析第67-77页
        4.3.1 复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与分析第67-68页
        4.3.2 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8-72页
        4.3.3 复合物的储能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2-76页
        4.3.4 复合物储能光催化性能影响因素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结论第78-82页
    5.1 结论第78-79页
    5.2 展望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作者简介第88页
    1 作者简历第88页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HIV-1感染细胞模型研究
下一篇:1000kVGIS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