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1000kVGIS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及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1 我国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 仿真软件的简单介绍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1000kV GIS变电站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5-33页
    2.1 雷电模型第15-17页
    2.2 杆塔的模型第17-20页
    2.3 考虑冲击电晕的输电线路模型第20-24页
        2.3.1 冲击电晕模型第20-22页
        2.3.2 考虑电晕的输电线路模型第22-24页
    2.4 绝缘子串闪络模型第24-30页
    2.5 避雷器模型第30-32页
    2.6 变电站站内电气设备模型第32-33页
第3章 特高压GIS变电站雷击侵入波计算第33-38页
    3.1 特高压GIS变电站第33-35页
        3.1.1 电气主接线第33-34页
        3.1.2 计算运行方式第34-35页
    3.2 雷电反击侵入波第35页
    3.3 雷电绕击侵入波第35-38页
第4章 影响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的因素第38-55页
    4.1 进线段因素对雷电过电压的影响第38-49页
        4.1.1 雷电流陡度第38-40页
        4.1.2 工频电压及相角第40-41页
        4.1.3 冲击接地电阻第41-43页
        4.1.4 冲击电晕第43-44页
        4.1.5 进线段因素影响程度分析第44-49页
    4.2 变电站配电装置对雷电过电压的影响第49-55页
        4.2.1 出线GIS气管长度第49-50页
        4.2.2 变压器侧避雷器位置第50-52页
        4.2.3 GIS母线PT位置第52-53页
        4.2.4 高压电抗器第53-55页
第5章 特高压GIS变电站避雷器配置第55-60页
    5.1 仿真计算第55-57页
    5.2 配置方案的确定第57-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1页
    6.1 课题结论第60页
    6.2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 1000kV GIS变电站仿真图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状氢氧化镍微球、二氧化钛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吸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间脑外源组胺抑制斑马鱼脊髓损伤后修复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