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9-20页 |
2 定向增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 第20-24页 |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 第22-24页 |
2.2 定向增发概念的界定及制度背景 | 第24-27页 |
2.2.1 定向增发概念的界定 | 第24页 |
2.2.2 定向增发制度背景 | 第24-27页 |
2.3 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3.1 权衡理论 | 第27-28页 |
2.3.2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8-29页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3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增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3.1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增发发展现状 | 第30-35页 |
3.1.1 整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 第30-31页 |
3.1.2 主板上市公司为定向增发主力军 | 第31-33页 |
3.1.3 具有行业集中性 | 第33-35页 |
3.1.4 多分布于成熟行业中 | 第35页 |
3.3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增发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3.1 中小企业成长性不足,定向增发难以实施 | 第35-36页 |
3.3.2 过渡依赖外援融资,内源融资比重极小 | 第36页 |
3.3.3 发行目的、对象以及认购方式相对单一 | 第36-37页 |
4 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7-52页 |
4.1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4.1.1 经济增加值法(EVA) | 第37-38页 |
4.1.2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8页 |
4.1.3 平衡记分卡法 | 第38页 |
4.1.4 因子分析法 | 第38-39页 |
4.2 样本和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 第39-43页 |
4.2.1 选取样本的策略 | 第39-40页 |
4.2.2 指标选取及其原因 | 第40-42页 |
4.2.3 分析工具的确定 | 第42-43页 |
4.2.4 年份跨度的选择 | 第43页 |
4.3 实证研究过程 | 第43-48页 |
4.3.1 数据的趋同化处理 | 第43页 |
4.3.2 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检验 | 第43-44页 |
4.3.3 构建模型 | 第44-45页 |
4.3.4 综合得分模型 | 第45-48页 |
4.4 实证研究的结果与解释 | 第48-52页 |
4.4.1 对比上市公司在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性 | 第48-50页 |
4.4.2 绩效的个体差异性分析和频数分布 | 第50页 |
4.4.3 个体板块角度的分析 | 第50-52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52-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5.2 对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定向增发的建议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