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某电动汽车电机冷却结构的设计及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电机冷却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电机冷却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电机冷却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理论基础与仿真软件简介第15-23页
    2.1 CFD理论第15-17页
    2.2 传热学基础第17-18页
    2.3 流固耦合换热第18-19页
    2.4 STAR-CCM+软件简介第19-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3页
3 自然风冷结构冷却效果分析第23-41页
    3.1 样机性能介绍第23-26页
        3.1.1 样机性能参数第23-25页
        3.1.2 样机热量传递过程第25页
        3.1.3 样机的温升限度第25-26页
    3.2 自然风冷结构参数第26-28页
    3.3 自然风冷结构冷却过程仿真第28-35页
        3.3.1 计算域网格划分第28页
        3.3.2 边界条件与基本假设第28-35页
    3.4 自然风冷结构冷却效果分析第35-40页
        3.4.1 样机内部流场分析第35-38页
        3.4.2 样机温度场分析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强迫风冷结构冷却效果分析第41-53页
    4.1 自扇冷却结构研究第41-45页
        4.1.1 风扇设计第41-44页
        4.1.2 轴向通风冷却风路第44-45页
    4.2 自扇冷却结构冷却过程仿真第45-46页
    4.3 自扇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分析第46-52页
        4.3.1 样机内部流场分析第46-50页
        4.3.2 样机温度场分析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液冷结构设计以及冷却效果分析第53-67页
    5.1 周向并联型水套设计及冷却效果分析第53-59页
        5.1.1 周向并联型水套设计第53-54页
        5.1.2 周向并联型水套冷却过程仿真第54-55页
        5.1.3 周向并联型水套内流场分析第55-57页
        5.1.4 样机温度场分析第57-59页
    5.2 液冷结构的优化设计第59-62页
        5.2.1 混合水套设计第59页
        5.2.2 混合水套内流场分析第59-61页
        5.2.3 样机温度场分析第61-62页
    5.3 混合水套不同支路数目对冷却效果影响第62-66页
        5.3.1 不同支路数目对散热面积的影响第62-63页
        5.3.2 不同支路数目对水套内流场的影响第63-65页
        5.3.3 不同支路数目对样机温度场的影响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本文总结第67页
    6.2 研究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文本分析
下一篇:从《汉语高级听力教程(上/下)》论高级听力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