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农民业余教育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引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文献研究综述第13-16页
     ·国内文献研究第13-15页
     ·国外文献研究第15页
     ·文献研究述评第15-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界定第21-31页
   ·相关概念辨析第21-22页
     ·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第21页
     ·后继农民与新型农民第21-22页
   ·后继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第22-2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第22-24页
     ·后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第24-25页
   ·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及意义第25-29页
   ·后继农民教育的指导方针、目标及重点第29-31页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历史进程第31-34页
   ·孕育与起步——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农民教育思想第31页
   ·实践与探索——列宁、毛泽东的后继农民教育思想第31-32页
   ·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的发展第32-34页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现状及不足第34-44页
   ·后继农民教育的供需分析第34-36页
     ·后继农民教育的供给第34-35页
     ·后继农民教育的需求第35-36页
   ·后继农民教育取得的成就第36-40页
   ·后继农民教育面临的问题第40-44页
第五章 国外后继农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第44-48页
   ·发达国家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的经验第44-46页
   ·发达国家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的经验启示第46-48页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改进思路第48-52页
   ·完善法律法规,培育后继农民教育的法制环境第48页
   ·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后继农民教育的实用性第48-49页
   ·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后继农民教育的有效性第49-50页
   ·抛弃旧有观念,提升后继农民教育的荣誉感第50页
   ·改善保障体系,充实后继农民教育的运行条件第50-51页
   ·树立循环意识,促使后继农民教育的良性发展第51-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村改居”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以福州市建新镇为个案
下一篇:福州市社会助学机构办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