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社会论文

转型时期中国农村信仰问题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双溪桥镇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信仰概述第13-24页
    2.1 信仰的内涵第13-14页
    2.2 信仰的主要类型第14-17页
        2.2.1 政治信仰第15页
        2.2.2 道德信仰第15-16页
        2.2.3 宗教信仰第16页
        2.2.4 民间信仰第16-17页
    2.3 信仰的特征第17-20页
        2.3.1 不同信仰的共有特征第17-19页
        2.3.2 不同信仰的独有特征第19-20页
    2.4 信仰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第20-24页
        2.4.1 宗教信仰是西方文化价值的主要来源第20-22页
        2.4.2 信仰是中国传统价值的实现手段第22-24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信仰情况——以咸宁市双溪桥镇为例第24-30页
    3.1 我国近代农村信仰情况发展脉络第24-25页
    3.2 双溪桥镇信仰调查情况第25-30页
        3.2.1 双溪桥镇情况介绍第25页
        3.2.2 调查对象第25-26页
        3.2.3 调查方式第26页
        3.2.4 调查结论第26-30页
第四章 转型时期农村信仰现状第30-42页
    4.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第30-33页
    4.2 传统道德解构第33-35页
    4.3 信仰功利化过度膨胀第35-38页
    4.4 基督教发展迅速并与民间信仰存在冲突第38-42页
第五章 转型时期中国农村信仰的伦理引导第42-51页
    5.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第42-45页
        5.1.1 加强农村教育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第42-44页
        5.1.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第44-45页
    5.2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道德信仰第45-47页
        5.2.1 中国传统道德信仰是完善农村信仰体系的基础第45-46页
        5.2.2 发挥乡贤引领作用,传承发展传统道德信仰第46-47页
    5.3 引导与规范民间信仰第47-49页
        5.3.1 以农村祠堂为载体,保留民间信仰本土特色第47-48页
        5.3.2 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作用,引导规范民间信仰第48-49页
    5.4 理解与包容农村存在的不同信仰第49-51页
        5.4.1 信仰多元化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49页
        5.4.2 倡导“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包容地接纳不同信仰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澳大利亚国际学校为例
下一篇:新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真题研究--以玛琅国立大学中文专业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