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虚假诉讼罪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虚假诉讼入罪解析第10-17页
    一、虚假诉讼的现状分析第10-12页
        (一)虚假诉讼乱象纷呈第10页
        (二)虚假诉讼危害甚巨第10-12页
    二、虚假诉讼罪的概念及特征第12-17页
        (一)虚假诉讼罪的概念第12-13页
        (二)虚假诉讼罪的特征第13-17页
第二章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构成与具体界分第17-31页
    一、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构成第17-24页
        (一)犯罪客体第17-20页
        (二)犯罪客观方面第20-22页
        (三)犯罪主体第22-23页
        (四)犯罪主观方面第23-24页
    二、虚假诉讼罪的界分第24-31页
        (一)罪与非罪的界分第24-27页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分第27-31页
第三章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适用第31-41页
    一、本罪共犯形态的理解与适用第31-34页
        (一)帮助犯的认定第31-32页
        (二)教唆犯的认定第32-34页
    二、本罪罪数形态的理解与适用第34-36页
        (一)虚假诉讼中的实质一罪第34-36页
        (二)虚假诉讼中的数罪第36页
    三、本罪停止形态的理解与适用第36-41页
        (一)既遂形态第37-39页
        (二)未完成形态第39-41页
第四章 虚假诉讼罪的适用困境及完善建议第41-50页
    一、前提条件的适用困境与应对第41-46页
        (一)前提条件的适用困境第41-43页
        (二)前提条件的完善建议第43-46页
    二、本罪想象竞合犯的适用困境及其完善第46-50页
        (一)理论分析第46-49页
        (二)完善建议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想象群际接触对内隐偏见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非流畅性对定向遗忘元认知判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