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论文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及其借鉴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
        1.1.2 选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4-19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2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兴起与中美图书馆界的关注第21-26页
    2.1 创客空间兴起的背景第21-22页
    2.2 创客与创客空间的问世第22页
    2.3 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第22-23页
        2.3.1 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的价值分析第22-23页
        2.3.2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基本要素第23页
    2.4 中美书馆界对创客空间的关注第23-26页
        2.4.1 中国图书馆界对创客空间的关注第23-24页
        2.4.2 美国图书馆界对创客空间的关注第24-26页
3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第26-39页
    3.1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创办与发展第26-29页
    3.2 美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第29-33页
        3.2.1 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第29-32页
        3.2.2 维斯特波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第32页
        3.2.3 底特律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第32-33页
    3.3 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第33-36页
        3.3.1 新罕布什尔南方大学Shapiro图书馆创客空间第33-35页
        3.3.2 内达华大学里诺分校DeLaMare科学与工程图书馆创客空间第35页
        3.3.3 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Odum图书馆创客空间第35-36页
    3.4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的经验总结第36-39页
4 中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第39-44页
    4.1 中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第39-41页
        4.1.1 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第39页
        4.1.2 长沙图书馆“新三角创客空间”第39-40页
        4.1.3 成都图书馆“阅创空间”第40-41页
    4.2 中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第41-42页
        4.2.1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创新与创业平台”第41-42页
        4.2.2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交大-京东创客空间”第42页
        4.2.3 武汉大学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第42页
    4.3 中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第42-44页
5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启示第44-52页
    5.1 我国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44-47页
        5.1.1 国家对“创客”工作的重视第44页
        5.1.2 地方政府对“创客空间”建设的重视第44-45页
        5.1.3 建设创客空间是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工作职责第45-46页
        5.1.4 建设创客空间是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重要机遇第46页
        5.1.5 图书馆可为创客空间提供物理空间和知识空间第46-47页
    5.2 借鉴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想第47-52页
        5.2.1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促进跨学科的知识交流第47页
        5.2.2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迎合学习模式的转变第47-48页
        5.2.3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提供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第48页
        5.2.4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第48页
        5.2.5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领导对创客空间的重视第48-49页
        5.2.6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践模式第49-50页
        5.2.7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活动多样第50-51页
        5.2.8 学习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人才队伍建设第51-5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2-53页
    6.1 本研究的不足第52页
    6.2 本研究的后续研究设想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资源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研究--基于新乡市四所高校的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