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2页 |
1.2.1 现有研究情况统计分析 | 第12-18页 |
1.2.2 国外既有研究成果分析 | 第18-19页 |
1.2.3 国内既有研究分析 | 第19-2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23页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现状 | 第26-40页 |
2.1 铁路快捷货运的定义 | 第26页 |
2.1.1 快捷货物的定义 | 第26页 |
2.1.2 铁路快捷货运的定义 | 第26页 |
2.2 快捷货物分类及市场需求分析 | 第26-32页 |
2.2.1 快捷货物分类 | 第26-28页 |
2.2.2 市场快捷运输需求分析 | 第28-32页 |
2.3 铁路快捷货运组织现状 | 第32-39页 |
2.3.1 国外快捷运输组织模式 | 第32-33页 |
2.3.2 国内快捷运输组织现状 | 第33-38页 |
2.3.3 国内快捷运输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2.4 快捷货运组织流程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运输需求分析 | 第40-47页 |
3.1 快捷货物运输需求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3.2 累积前景理论 | 第41-42页 |
3.3 快捷货运需求预测参考点的选取 | 第42-46页 |
3.3.1 快捷货运需求估计 | 第43-45页 |
3.3.2 参考点的异质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市场货运需求预测 | 第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基于复杂网络的铁路快捷货运开行方案协同优化 | 第47-62页 |
4.1 开行方案建模方法分析 | 第47-48页 |
4.1.1 多目标规划模型 | 第47页 |
4.1.2 双层规划模型 | 第47-48页 |
4.1.3 层次分析规划模型 | 第48页 |
4.2 模型假设与符合说明 | 第48-49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48页 |
4.2.2 符号说明 | 第48-49页 |
4.3 问题分析 | 第49-56页 |
4.3.1 铁路快捷货运网络划分 | 第50-53页 |
4.3.2 柔性优化视角下的货物中转时间分析 | 第53-56页 |
4.4 快捷货运开行方案协同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56-61页 |
4.4.1 目标函数分析 | 第56-59页 |
4.4.2 模型约束条件分析 | 第59-61页 |
4.4.3 快捷货运开行方案协同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算法设计及算例分析 | 第62-77页 |
5.1 算法设计 | 第62-66页 |
5.2 算例分析 | 第66-70页 |
5.2.1 背景及数据 | 第66-67页 |
5.2.2 开行方案模型求解 | 第67-69页 |
5.2.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3 灵敏度分析 | 第70-74页 |
5.3.1 缓冲时间T的灵敏度分析 | 第70-72页 |
5.3.2 编成辆数y_(sd)的灵敏度分析 | 第72-73页 |
5.3.3 编成辆数y_(sd)与缓冲时间T对目标函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73-74页 |
5.4 货流扰动分析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A 各节点之间的货物流量表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