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铁路主跨128m尼尔森体系系杆拱桥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系杆拱桥的发展与特点 | 第8-9页 |
1.2 桥梁与地震 | 第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1页 |
第2章 系杆拱桥的动力特性与反应谱分析 | 第11-23页 |
2.1 结构动力学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2.1.1 自振特性计算原理 | 第11-12页 |
2.1.2 反应谱分析理论 | 第12-13页 |
2.2 工程背景简介 | 第13-15页 |
2.3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5-18页 |
2.4 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18-22页 |
2.4.2 谱曲线的选取 | 第18-19页 |
2.4.3 三向震动输入反应谱结果 | 第19-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系杆拱桥的地震时程分析 | 第23-37页 |
3.1 地震时程分析 | 第23-28页 |
3.1.1 时程分析理论 | 第23-24页 |
3.1.2 时程曲线的选取 | 第24-25页 |
3.1.3 时程分析结果 | 第25-28页 |
3.2 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28-35页 |
3.2.1 位移结果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3.2.2 内力结果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3.2.3 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先梁后拱”工法施工阶段地震响应分析 | 第37-55页 |
4.1“先梁后拱”工法施工概况 | 第37-39页 |
4.2 系梁现浇完成阶段地震响应分析 | 第39-42页 |
4.2.1 系梁现浇完成阶段自振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2 系梁现浇完成阶段地震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4.3 主拱施工完成阶段地震响应分析 | 第42-46页 |
4.3.1 主拱施工完成阶段自振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4.3.3 主拱施工完成阶段地震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4.4 吊杆施工完成阶段地震响应分析 | 第46-51页 |
4.4.1 吊杆施工完成阶段自振特性分析 | 第46-48页 |
4.4.2 吊杆施工完成阶段地震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4.5 各施工阶段自振特性与地震响应分析结果比较 | 第51-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先拱后梁”工法施工阶段地震响应分析 | 第55-70页 |
5.1“先拱后梁”工法施工概况 | 第55-56页 |
5.2 主拱圈吊装完成阶段地震响应分析 | 第56-60页 |
5.2.1 主拱圈吊装完成阶段自振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5.2.2 主拱圈吊装完成阶段地震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5.3 3 | 第60-63页 |
5.3.1 3 | 第60-61页 |
5.3.2 3 | 第61-63页 |
5.4 7 | 第63-66页 |
5.4.1 7 | 第63-64页 |
5.4.2 7 | 第64-66页 |
5.5 各施工阶段自振特性与地震响应分析结果比较 | 第66-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