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羊支原体肺炎概述 | 第9-10页 |
1.2 绵羊肺炎支原体 | 第10-11页 |
1.2.1 分类地位 | 第10页 |
1.2.2 菌落及菌体形态 | 第10-11页 |
1.2.3 理化特性 | 第11页 |
1.2.4 培养特性 | 第11页 |
1.3 绵羊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 第11-12页 |
1.4 绵羊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 | 第12-13页 |
1.5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 第13页 |
1.6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 第13-17页 |
1.6.1 分离培养鉴定 | 第14-15页 |
1.6.2 血清学诊断 | 第15-16页 |
1.6.3 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 | 第16-17页 |
1.6.4 基因芯片 | 第17页 |
1.7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 第17-19页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材料 | 第19-20页 |
2.1.1 病料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7页 |
2.2.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21页 |
2.2.2 支原体分离培养 | 第21页 |
2.2.3 分离菌的鉴定 | 第21-22页 |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2-27页 |
2.2.5 菌种保存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37页 |
3.1 分离培养结果 | 第27-28页 |
3.2 分离菌的鉴定结果 | 第28-37页 |
3.2.1 菌落形态观察结果 | 第28-29页 |
3.2.2 生化鉴定结果 | 第29页 |
3.2.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29-37页 |
4 讨沦 | 第37-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