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土壤盐渍化现状 | 第14页 |
2. 盐生植物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 二色补血草 | 第15-16页 |
4. 植物的生殖生理 | 第16-20页 |
4.1 春化作用 | 第16-17页 |
4.2 光周期作用 | 第17-18页 |
4.3 植物激素对开花的作用 | 第18-19页 |
4.4 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 | 第19-20页 |
5. 植物种子萌发生理 | 第20-24页 |
5.1 种子萌发过程 | 第21-22页 |
5.2 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野生型二色补血草开花条件的探究 | 第24-30页 |
1. 引言 | 第24页 |
2. 材料处理和方法 | 第24-25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2 植物材料的培养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3.1 种子春化不同时间对野生型二色补血草开花时间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不同吸胀时间和温度种子春化对野生型二色补血草开花时间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 幼苗春化对野生型二色补血草开花时间的影响 | 第28页 |
4.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二色补血草突变体早花机制的初步探究 | 第30-46页 |
1. 引言 | 第30页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2 材料处理和培养 | 第30-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43页 |
3.1 不同春化处理对WT、B15和D6二色补血草开花情况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 二色补血草抽薹期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3.3 激素对二色补血草开花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早花突变体生殖状况的测定 | 第38-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二色补血草突变体晚萌发机制的初步探究 | 第46-67页 |
1. 引言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2.2 材料处理和培养 | 第4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9-63页 |
3.1 低温(4℃)处理对WT、B15和D6二色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9-51页 |
3.2 萌发期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51-52页 |
3.3 激素对二色补血草突变体晚萌发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 低温下外施油菜素内酯对萌发的影响 | 第53-55页 |
3.5 常温下外施油菜素内酯对二色补血草突变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5-60页 |
3.6 赤霉素对二色补血草突变体萌发的影响 | 第60-62页 |
3.7 二色补血草早花突变体种子内BR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7页 |
论文不足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对照表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