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谱与园林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1.2.前人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1.2.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4.论文研究框架图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石谱概论 | 第14-29页 |
2.1.中国历代石谱一览表 | 第14-16页 |
2.2.石谱及其作者概述 | 第16-25页 |
2.2.1.《宣和石谱》 | 第16页 |
2.2.2.《云林石谱》 | 第16-17页 |
2.2.3.《素园石谱》 | 第17-18页 |
2.2.4.《惕庵石谱》 | 第18页 |
2.2.5.《芥子园画谱·山石谱》 | 第18-22页 |
2.2.6.《黄山松石谱》 | 第22页 |
2.2.7.《石谱》 | 第22-24页 |
2.2.8.《冶梅石谱》 | 第24-25页 |
2.3.石、石谱与园林的关系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石的分类 | 第29-53页 |
3.1.按产地分类 | 第29-33页 |
3.2.按采集地分类 | 第33-37页 |
3.2.1.土山石 | 第33-35页 |
3.2.2.水冲石 | 第35-36页 |
3.2.3.未记载 | 第36-37页 |
3.3.按体量与用途分类 | 第37-53页 |
3.3.1.自然景观石 | 第37-39页 |
3.3.2.园林石 | 第39-41页 |
3.3.3.名石、观赏石 | 第41-47页 |
3.3.4.居室用石 | 第47-50页 |
3.3.5.佩戴石 | 第50-51页 |
3.3.6.药石 | 第51-52页 |
3.3.7.石器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赏石 | 第53-92页 |
4.1.石的审美 | 第53-62页 |
4.1.1.本体之美 | 第53-61页 |
4.1.2.神韵之美 | 第61-62页 |
4.2.园林石的审美 | 第62-69页 |
4.2.1.叠山用石之美 | 第62-64页 |
4.2.2.装点假山用石之美 | 第64-65页 |
4.2.3.园林铺地石之美 | 第65-66页 |
4.2.4.园林置石之美 | 第66-69页 |
4.3.部分历代名家与名石 | 第69-92页 |
4.3.1.东晋 | 第70页 |
4.3.2.唐代 | 第70-75页 |
4.3.3.宋代 | 第75-81页 |
4.3.4.明代 | 第81-84页 |
4.3.5.清代 | 第84-90页 |
4.3.6.近现代 | 第90-91页 |
4.3.7.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园林石的应用 | 第92-104页 |
5.1.用于叠石造景 | 第92-96页 |
5.1.1.堆筑假山 | 第92-95页 |
5.1.2.峭壁石景 | 第95页 |
5.1.3.装点假山 | 第95-96页 |
5.2.用于石峰造景 | 第96-100页 |
5.2.1.点峰 | 第96-98页 |
5.2.2.补峰 | 第98页 |
5.2.3.屏峰 | 第98-99页 |
5.2.4.座峰 | 第99-100页 |
5.3.用于组合造景 | 第100-104页 |
5.3.1.石与建筑 | 第100-101页 |
5.3.2.石与花木 | 第101-102页 |
5.3.3.石与水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研究总结 | 第104页 |
6.2.中国现代园林石景现状与趋势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附录 | 第108-141页 |
附录 1:《宣和石谱》 | 第108-113页 |
附录 2:《云林石谱》 | 第113-120页 |
附录 3:《素园石谱》(节选) | 第120-124页 |
附录 4:《惕庵石谱》 | 第124-130页 |
附录 5:《芥子园画谱·山石谱》 | 第130-136页 |
附录 6:《冶梅石谱》(节选) | 第136-14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